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职称副高考试宝典2024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卫生高级职称(副高)知识点汇总考试试题(I0),更多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职称副高考试宝典2024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卫生高级职称(副高)知识点汇总考试试题(I0),更多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不属于胸痹病因的是( )
  A. 寒邪内侵 
  B. 心虚胆怯 
  C. 饮食不节 
  D. 情志失调 
  E. 年迈体虚 
 
2. [单选题]男女发育曲线的交叉一般为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E. 5次 
 
3. [单选题]下列经脉中,不与脏腑连属的是( )
  A. 太阳经 
  B. 厥阴经 
  C. 太阴经 
  D. 阳明经 
  E. 带脉 
 
4. [多选题]病人口渴喜热饮,饮量不多,见于( )
  A. 痰饮内停 
  B. 湿热内蕴 
  C. 热入营血 
  D. 阳气虚弱 
  E. 瘀血内阻 
 
5. [多选题]与癫病关系密切的脏腑有( )
  A. 心 
  B. 脾 
  C. 肝 
  D. 胆 
  E. 肾 
 
6. [多选题]遗精病除药物治疗外,尚需注意以下调摄中的( )
  A. 节制房事 
  B. 戒除手淫 
  C. 避免过度的脑力紧张 
  D. 注意精神调养,排除杂念 
  E. 少食辛辣 
 
7. [单选题]20世纪20年代初,在印度发现狼孩,7~8岁时被人发现时已没有语言能力,不能独立行走,尽管专家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但直至6年后才开始行走,这与训练动物的时间不相上下,到17岁死去之前,仅学会几十个单词,整体发育相当于2岁儿童水平,通过此例子,你认为下面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A. 狼孩的遗传基因没有缺陷,但营养太差 
  B. 狼孩的智力有问题,学习有困难 
  C. 狼孩的遗传基因有缺陷,接受能力差 
  D. 狼孩的遗传基因没有缺陷,但已错过接受教育的关键期 
  E. 狼孩受恶劣环境影响,造成智力下降 
 
8. [单选题]课桌椅布置时,小学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距离应不超过多少米
  A. 7.0 
  B. 8.5 
  C. 8.0 
  D. 6.5 
  E. 7.5 
 
9. [多选题]下列脉象主病与痰饮有关是( )
  A. 滑脉 
  B. 结脉 
  C. 弦脉 
  D. 濡脉 
  E. 促脉 
 
10. [单选题]五苓散的君药是( )
  A. 桂枝 
  B. 茯苓 
  C. 泽泻 
  D. 白术 
  E. 猪苓 
 
11. [单选题]亚洲儿童成年身高矮于白种人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不同 
  B. 饮食结构差异 
  C. 文化教育差异 
  D. 经济发达水平不一 
  E. 青春期骨骼加快现象 
 
12. [单选题]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 )
  A. 热邪壅肺 
  B. 胃热亢盛 
  C. 肝胆火盛 
  D. 阴虚内热 
  E. 气血两虚 
 
13. [单选题]以下哪种改变是判定学习负荷达到临界值的最佳指标
  A. 闪光融合频率增大 
  B. 明视持久度增加 
  C. 视觉运动反应时增加 
  D. 出现疲倦的感觉 
  E. 上课做小动作 
 
14. [单选题]患者面赤舌红,尤其舌尖深红起刺,脉数,是因为( )
  A. 肝火过旺 
  B. 肾火过旺 
  C. 心火过旺 
  D. 胆火过旺 
  E. 肺火过旺 
 
15. [多选题]阴阳运动的结果有( )
  A. 阴阳互根互用 
  B. 阴阳对立制约 
  C. 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 
  D. 阴阳皆消或阴阳皆长 
  E. 阴阳处于暂时的动态平衡 
 
16. [多选题]平胃散的药物组成是( )
  A. 苍术、厚朴 
  B. 生姜、大枣 
  C. 半夏 
  D. 陈皮 
  E. 甘草 
 
17. [单选题]脉沉细而应指无力为( )
  A. 濡脉 
  B. 微脉 
  C. 细脉 
  D. 弱脉 
  E. 虚脉 
 
18. [单选题]泄泻初起的治疗不宜采用( )
  A. 分利 
  B. 消导 
  C. 清化 
  D. 固涩 
  E. 疏解 
 
19. [单选题]关于足三里,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是治疗消化系疾病的重要穴位 
  B. 可治下肢痿痹病 
  C. 是胃经的下荥穴 
  D. 有强身壮体作用 
  E. 可治疗乳痈、肠痈等外科病证 
 
20. [单选题]《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以平为期,而不可过"。这反映了中医治则中的( )
  A. 未病先防 
  B. 已病防变 
  C. 扶正和祛邪 
  D. 同病异治 
  E. 治病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