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级卫生职称考试宝典2024中医妇科医学(中级)考试真题(K1),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级卫生职称考试宝典2024中医妇科医学(中级)考试真题(K1),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各项,治疗暑热夹湿证的最佳方剂是
  A. 藿香正气散 
  B. 白虎汤 
  C. 生脉散 
  D. 六一散 
  E. 香薷饮 
 
2. [单选题]产后恶露不绝血热证的辨证要点是
  A. 量多,色淡质稀,无臭气 
  B. 量多,色红质稠,臭秽 
  C. 量多,色紫质稠,无臭气 
  D. 量多,色紫黯,有血块,臭秽 
  E. 量多,色黯,质稀,无臭气 
 
3. [单选题]下列各项,与"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有关的方剂是
  A. 大补阴丸 
  B. 六味地黄丸 
  C. 地黄饮子 
  D. 龟鹿二仙胶 
  E. 肾气丸 
 
4. [单选题]关于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不正确的是:
  A. 一般在月经来潮24小时内进行 
  B. 可了解卵巢功能及不孕症妇女的内膜情况 
  C. 如为增殖期内膜则无排卵 
  D. 经前取内膜应排除妊娠可能 
  E. 考虑黄体萎缩不全应在出血第五天取内膜 
 
5.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检查是盆腔检查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
  A. 三合诊 
  B. 直肠-腹部诊 
  C. 双合诊 
  D. 腹部B超 
  E. 腹透 
 
6. [单选题]医学道德评价指的是
  A. 人们依据法律条文对医疗群体和个人的行为所做的行事判断 
  B. 人们依据工作要求对医疗群体和个人的活动所做的褒贬评价 
  C. 人们依据道德标准和原则对医疗群体和个人的行为所做的道德价值的判断 
  D. 人们依据工作态度对医生的行为所做的褒贬判断 
  E. 人们依据规范条文对医院的活动所做的行为判定 
 
7.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易黄汤功用的是
  A. 补益脾肾 
  B. 固精止带 
  C. 清热祛湿 
  D. 收涩止带 
  E. 祛湿止带 
 
8. [单选题]肝气郁结证患者的闻诊特点多为
  A. 少气 
  B. 呃逆 
  C. 夺气 
  D. 噫气 
  E. 太息 
 
9. [单选题]车前子、旋覆花入汤剂宜
  A. 久煎 
  B. 先煎 
  C. 布包煎 
  D. 另行溶化 
  E. 另煎 
 
10. [单选题]产后病哪一病证用生化汤不妥( )。
  A. 产后痉证 
  B. 产后发热 
  C. 产后腹痛 
  D. 产后恶露不绝 
  E. 以上都是 
 
11. [单选题]治疗产后发热感染邪毒型的最佳方剂是( )。
  A. 解毒活血汤 
  B. 清热调血汤 
  C. 清热调经汤 
  D. 两地汤 
  E. 以上都不是 
 
12. [单选题]新产后,突然阴道大量下血,挟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下后腹痛减轻,应辨证为( )。
  A. 气滞型 
  B. 肝经郁热型 
  C. 血瘀型 
  D. 气虚型 
  E. 血虚型 
 
13. [单选题]一般可于腹壁听到胎心音的最早时间是
  A. 30周后 
  B. 20周后 
  C. 8周后 
  D. 10周后 
  E. 25周后 
 
14. [单选题]胆矾作内服使用,其用法是
  A. 先煎 
  B. 后下 
  C. 另煎 
  D. 包煎 
  E. 温水化服 
 
15. [单选题]白虎加人参汤所治消渴证的病机是
  A. 肾气不化、津不上承 
  B. 肾阳虚衰、水饮内停 
  C. 肺胃热盛、津气两伤 
  D. 阴虚内热、虚火上炎 
  E. 胃热独盛,津气两伤 
 
16. [单选题]元气大亏,阳气暴脱,亡阳与气脱并见,应选下列哪一对药物
  A. 附子、黄芪 
  B. 附子、人参 
  C. 白术、附子 
  D. 附子、干姜 
  E. 附子、肉桂 
 
17.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病提纲
  A. 头痛 
  B. 恶寒 
  C. 项强 
  D. 脉浮 
  E. 身体痛 
 
18. [单选题]某妇,36岁,停经70天,阴道出血量多,小腹疼痛,腹坠加重。妇检:宫口已开大,见胚胎组织堵塞宫颈口,舌紫黯、有瘀点,脉沉细。首选方是:( )
  A. 宫外孕Ⅱ号方 
  B. 桃红四物汤 
  C. 生化汤 
  D. 脱花煎 
  E. 血府逐瘀汤 
 
19. [单选题]17世纪,为医学实验道德提出新要求的人是
  A. 希波克拉底 
  B. 盖伦 
  C. 哈维 
  D. 迈蒙尼提斯 
  E. 钱乙 
 
20. [单选题]以下不是用炒法制成的是
  A. 大黄炭 
  B. 地榆炭 
  C. 荆芥炭 
  D. 血余炭 
  E. 焦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