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环境卫生学卫生高级职称(正高)考试模拟练习题(F2),更多环境卫生(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与痹病关系最为密切的外邪有( )
  A. 风 
  B. 寒 
  C. 暑 
  D. 湿 
  E. 燥 
 
2. [多选题]能治皮肤瘾疹、瘙痒的穴位有( )
  A. 风市 
  B. 百虫窝 
  C. 鹤顶 
  D. 血海 
  E. 八风 
 
3. [单选题]清心安神、滋阴清热可用于治疗下列类型遗精病中的( )
  A. 湿热下注,热扰精室 
  B. 肾虚滑脱,精关不固 
  C. 劳伤心脾,气不摄精 
  D. 君相火动,心肾不交 
  E. 脾肾两虚,精关不固 
 
4. [多选题]以下偏倚属于信息偏倚的是
  A. 报告偏倚 
  B. 领先时间偏倚 
  C. 诊断怀疑偏倚 
  D. 错分偏倚 
  E. 测量偏倚 
 
5. [单选题]寒凝心脉型胸痹,宜选用( )
  A. 瓜蒌薤白半夏汤 
  B. 血府逐瘀汤 
  C. 瓜蒌薤白白酒汤 
  D. 金匮肾气丸 
  E. 当归四逆汤 
 
6. [多选题]下列能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是
  A. 室外空气 
  B. 室内的建筑材料 
  C. 室内的燃烧 
  D. 室内的建筑装饰材料 
  E. 室内生物性污染 
 
7. [多选题]病例对照研究中需要对照是因为
  A. 通过对比,可估计暴露的效应 
  B. 追踪观察他们以确定其是否发生所调研的疾病 
  C. 增大了样本,易于达到统计学显著性 
  D. 可以对病例中某特征或既往暴露是不是不同于产生该病例的群体中那些具有可比性的无病者的特点或既往暴露进行评估 
  E. 就可疑的病因因素与病例进行配比 
 
8. [多选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为突发事件报告
  A.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B. 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C. 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D.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E. 发现1例艾滋病输入病例的 
 
9. [多选题]环境健康影响评价中,影响预测不确定性的因素包括 ( )
  A. 知识的局限性 
  B. 生物学的差异 
  C. 健康效应的间接性多样性非特异性 
  D. 区域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别 
  E. 污染物的时空变化及相互作用 
 
10. [多选题]下列是化妆品分类的是
  A. 护肤类化妆品 
  B. 芳香类化妆品 
  C. 口腔类化妆品 
  D. 染发剂 
  E. 防晒祛斑类 
 
11. [多选题]热射病体温超过40℃并伴有收缩压下降,急救可用 ( )
  A. 尽快采取强有力降温措施 
  B. 用氯丙嗪25~50mg肌注或口服 
  C. 用去甲肾上腺素 
  D. 可用肾上腺素或麻黄素 
  E. 用阿托品 
 
12. [多选题]生态系统包括哪几部分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绿色植物 
  E. 物质 
 
13. [多选题]足厥阴肝经能主治的病证有( )
  A. 腰痛 
  B. 妇科病 
  C. 小便不利 
  D. 疝气 
  E. 呃逆 
 
14. [多选题]毒物代谢酶的诱导是指
  A. 某些毒物可使毒物代谢酶系合成增加 
  B. 代谢酶的活性增强 
  C. 生物转化速率增高 
  D. 滑面内质网增生 
  E. 以上都不对 
 
15. [多选题]对促长阶段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不可逆 
  B. 只有促癌物的慢性作用,而没有引发物的作用不会引起肿瘤 
  C. 剂量一反应关系显示有阈值和最大作用 
  D. 引发必须发生在促长之前 
  E. 引发物作用后,促癌物的作用是长期、慢性,才可以引起肿瘤 
 
16. [单选题]濡脉的脉象表现为( )
  A. 脉来无力 
  B. 脉来虚浮 
  C. 脉来细软 
  D. 脉来沉细 
  E. 脉来浮而细软 
 
17. [多选题]逍遥散的药物组成是( )
  A. 柴胡、当归 
  B. 茯苓 
  C. 白芍、白术 
  D. 炙甘草 
  E. 黄连 
 
18. [单选题]心能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是指心的功能中的( )
  A. 主神志 
  B. 主血脉 
  C. 在体合脉 
  D. 其华在面 
  E. 在窍为舌 
 
19. [多选题]大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 )
  A. 大黄 
  B. 厚朴 
  C. 枳实 
  D. 芒硝 
  E. 炙甘草 
 
20. [多选题]公共浴池所设禁浴标志中所列疾病包括
  A. 心脏病 
  B. 性病 
  C. 传染性皮肤病 
  D. 高血压 
  E. 过敏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