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3康复医学治疗中级技术职称精选考试试题(AI6),更多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中级职称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出现痉挛的损伤部位不包括
A. 上运动神经元
B. 脊髓
C. 脑干
D. 大脑皮质
E. 颅骨
2. [单选题]直流电疗时阳极下烧伤的原因是
A. 热灼伤
B. 血管栓塞
C. 血管扩张
D. 酸性电解产物积聚
E. 碱性电解产物积聚
3. [单选题]采用仪器评定平衡功能时,患者60s直立困难,可进行
A. 50s测试
B. 40s测试
C. 30s测试
D. 20s测试
E. 10s测试
4. [单选题]以呼名训练为重点的失语症是
A. 运动性失语
B. 感觉性失语
C. 命名性失语
D. 经皮质感觉性失语
E. 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5. [单选题]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外1/3处的交点对应
A. 十二指肠球部
B. 十二指肠降部
C. 十二指肠水平部
D. 阑尾Lanz点
E. 阑尾MacBurney点
6. [单选题]解剖学中与横断面相垂直,沿前后方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的纵切面是
A. 纵切面
B. 横切面
C. 矢状面
D. 水平面
E. 冠状面
7. [单选题]失语症评定时间一般不超过
A. 30min
B. 60min
C. 90min
D. 120min
E. 150min
8. [单选题]下列有关心理实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心理是脑的功能
B. 脑是心理的器官
C. 心理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E. 心理是主观认识的反映
9. [单选题]下列哪种蛋白质不是由肝合成的
A. 白蛋白
B. 球蛋白
C. 糖蛋白
D. 脂蛋白
E. 凝血因子
10. [单选题]一个步行周期中摆动相所占的比例是
A. 30%
B. 40%
C. 50%
D. 60%
E. 70%
11. [单选题]恒速恒量给药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
A. 有效血浓度
B. 稳态血浓度
C. 峰浓度
D. 阈浓度
E. 中毒浓度
12. [单选题]关于稳定极限不正确是
A. 是人体站立时身体能够倾斜的最大角度
B. 是判断平衡功能的重要指标
C. 前后方向的平衡极限为12.50°
D. 左右方向约为16°
E. 迈步反应发生在稳定极限内
13. [单选题]徒手抗阻训练时所给予的阻力主要包括
A. 治疗师徒手,患者本人的健侧肢体
B. 弹性阻力装置,患者本人的健侧肢体
C. 等张力矩臂组件,患者本人的健侧肢体
D. 治疗师徒手,患者本人的患侧肢体
E. 弹性阻力装置,治疗师徒手
14. [单选题]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作
A. 消毒
B. 无菌
C. 灭菌
D. 灭活
E. 防腐
15. [单选题]女性患者,50岁。病理诊断为胃原位癌,原位癌的概念是
A. 没有发生转移的癌采集者退散
B. 光镜下才能见到的微小癌
C. 无症状和体征的癌
D. 非典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
E. 早期浸润癌
16. [单选题]偏瘫患者由坐位一站立位转移时顺序正确的是
A. 双手十指交叉相握,病侧拇指在上→足跟移动到膝关节重力线的后方→上身前倾,重心前移,臀部离开座椅→手臂同时突然上举,利用手臂上举的惯性和股四头肌收缩完成站立
B. 足跟移动到膝关节重力线的后方→双手十指交叉相握,病侧拇指在上→上身前倾,重心前移,臀部离开座椅→手臂同时突然上举,利用手臂上举的惯性和股四头肌收缩完成站立
C. 双手十指交叉相握,病侧拇指在上→上身前倾,重心前移,臀部离开座椅→足跟移动到膝关节重力线的后方→手臂同时突然上举,利用手臂上举的惯性和股四头肌收缩完成站立
D. 双手十指交叉相握,病侧拇指在上→上身前倾,重心前移→足跟移动到膝关节重力线的后方,臀部离开座椅→手臂同时突然上举,利用手臂上举的惯性和股四头肌收缩完成站立
E. 足跟移动到膝关节重力线的后方→双手十指交叉相握,病侧拇指在上,上身前倾,重心前移→臀部离开座椅→手臂同时突然上举,利用手臂上举的惯性和股四头肌收缩完成站立
17. [单选题]康复心理治疗的原则错误的是
A.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治疗的基础
B. 心理治疗以增强患者信心、缓解和消除负性情绪为首要目的
C.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有条件地尊重患者
D. 对患者的隐私必须保密
E. 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等敏感问题要采取灵活的回答
18. [单选题]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中,"作用脑干极后区,可被纳洛酮对抗"属于
A. 催吐
B. 镇咳
C. 缩瞳
D. 抑制呼吸
E. 镇静和欣快感
19. [单选题]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描述正确的是
A. 直径粗的传导速度慢
B. 体温升高传导速度减慢
C. 直径细的传导速度快
D. 传导速度与粗细无关
E. 神经纤维越粗,传导速度越快
20. [单选题]哪项不属于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
A. 预防并发症
B. 调控心理状态
C. 预防继发性损害
D. 促进各项功能障碍恢复
E. 争取达到步行和生活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