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疟原虫先后在人体内哪两种细胞内发育生长( )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5-07-27  [手机版]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疟原虫先后在人体内哪两种细胞内发育生长( )"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临床医学检验(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多选题]疟原虫先后在人体内哪两种细胞内发育生长( )

A. 肝实质细胞
B. 红细胞
C. 肠系膜上皮细胞
D. 血管内皮细胞
E. 脑细胞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单选题]阻止补体在宿主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的是( )

A. 膜辅蛋白(MCP)
B. 衰变加速因子(DAF)
C. 同源限制因子(HRF)
D. C3a、C4a、C5a
E. C3b、C4b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下列关于免疫透射比浊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基本原理是测定一定体积的溶液通过的光线量,由于溶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粒子对光线反射和吸收,透射光减少,测定的光通量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成反比
B. 溶液中存在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分子应足够大,分子太小则阻挡不了光线的通过
C. 溶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数量要足够多
D. 检测仍需抗原抗体反应的温育时间,检测时间较长
E. 标准品一般至少应设5个浓度点

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一)原理抗原抗体在一定缓冲液中形成免疫复合物(IC),当光线透过反应溶液时,由于溶液内复合物粒子对光线的反射和吸收,引起透射光减少,免疫复合物量越多,透射光越少,即光线吸收越多,可用吸光度表示。吸光度和复合物的量成正比,当抗体量固定时,与待检抗原量成正比。用抗原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可测出待检抗原含量。(二)实验要求:1.溶液中存在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分子应足够大,分子太小则阻挡不了光线的通过。2.溶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数量要足够多,如果数量太少,溶液浊度变化不大,对光通量的影响不大。3.透射比浊是依据溶液中颗粒形成或增加而使透射光减弱的原理来定量检测抗原,检测仍需抗原抗体反应的温育时问,检测时间较长。4.检测用抗体一般应选择高亲和力的抗体,在检测中要保证抗体过量。应制备标准曲线。


[多选题]血清CEA常用作下列哪些疾病的标志物 ( )

A. 前列腺癌
B. 肺癌
C. 肝癌
D. 胃癌
E. 大肠癌

正确答案 :BCDE

解析:癌胚抗原是大肠癌组织产生的一种糖蛋白,作为抗原可引起患者的免疫反应。此种抗原称为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可广泛存在于内胚叶起源的消化系统癌,也存在于正常胚胎的消化管组织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有微量存在。 癌胚抗原是一个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它能向人们反映出多种肿瘤的存在,对大肠癌、乳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预后估计是一个较好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对肿瘤早期诊断作用不明显。血清CEA常用作标志物的疾病:1. 肺癌 2. 肝癌 3. 胃癌 4. 大肠癌


[单选题]能最早测出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的试验为

A. 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B.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C. 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
D. 非螺旋体抗原试验
E. 捕获ELISA法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有关“首过消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某些药物排泄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B. 首过消除强的药物,相同剂量下的血药浓度几乎没有个体差异
C. 某些药物转运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D. 所有药物都有首过消除,但程度不同
E. 某些药物口服通过胃肠黏膜吸收过程中,及第1次随门静脉血流经肝脏时,有部分被肝细胞及胃肠黏膜中酶代谢转化,从而使进入体循环的量减少的现象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明显增高见于 ( )

A. MDS
B.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 恶性组织白血病
D.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
E.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肌钙蛋白由几个亚单位(亚基)组成 ( )

A. 2
B. 3
C. 4
D. 5
E. 6

正确答案 :B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0r2x0p.html
  • 下一篇:红细胞内期的疟原虫包括哪几个阶段( ) 下列哪项是疟疾导致贫血的原因( )红细胞镰变形试验可用于诊断下列哪种疾病A类标准不确定度叙述错误的是 ( )干燥保存法常用的保存载体是 ( )试剂的质量保证,包括下列由受体抗体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是 (
  • 在线题库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