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职业卫生副高医学职称2024冲刺密卷解析(S6),更多职业卫生(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便秘的病机关键是( )
  A. 热盛伤津,肠道失润 
  B. 大肠传导功能失职 
  C. 气机郁滞,胃肠运化障碍 
  D. 气血虚弱,大肠无力 
  E. 阴寒内生,肠胃凝滞 
 
2. [单选题]随机对照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
  A. 治疗组服用试验药物,对照组服用安慰剂 
  B.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 
  C.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药物的性质 
  D.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分组情况 
  E. 两组研究对象互相不认识 
 
3. [单选题]实现卫生服务供给所必需的条件是
  A. 卫生服务提供者的偏好和预期 
  B. 卫生服务提供者的时间价值 
  C. 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和能力 
  D. 提供卫生服务的信息和价格 
  E. 提供卫生服务的替代品和互补品 
 
4. [单选题]将一个单肩挎的包改为双肩背的包,人体的氧消耗将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可知 
  E. 随机变化 
 
5. [多选题]一级预防的效应包括
  A. 避免或减少对病因的暴露 
  B. 降低发病率 
  C. 提高生存率 
  D. 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 
  E. 提高生活质量 
 
6. [多选题]在描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病因假说的逻辑推理法包括
  A. 求同法 
  B. 类推法 
  C. 求异法 
  D. 共变法 
  E. 排除法 
 
7. [多选题]通过视觉功能与心理功能结合的综合性指标是
  A. 剂量作业错误率 
  B. 明视持久度 
  C. 疲劳时靶行为 
  D. 临界闪光融合频率 
  E. 剂量作业速度 
 
8. [单选题]评价一个致病因子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宜选用
  A. 绝对危险度 
  B. 相对危险度 
  C. 特异度 
  D.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E. 人群归因危险度 
 
9. [单选题]用统计图示150例腰椎间盘后突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最宜用
  A. 条图 
  B. 线图 
  C. 直方图 
  D. 散点图 
  E. 圆图或百分比条图 
 
10. [单选题]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俗称
  A. 星期一热 
  B. 矽肺 
  C. 水泥尘肺 
  D. 石棉肺 
  E. 煤工尘肺 
 
11. [单选题]铅在体内的主要蓄积部位是
  A. 大脑 
  B. 骨骼 
  C. 肾脏 
  D. 毛发、指甲 
  E. 皮肤等脂肪组织 
 
12. [单选题]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括
  A. 个人行为改变 
  B. 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 
  C. 家庭行为改变 
  D. 某一特殊人群的行为改变 
  E. 个人行为改变和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 
 
13. [单选题]决策能力是指
  A. 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 
  B. 共同协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D. 解决问题的能力 
  E. 能通过权衡不同选择并考虑不同后果,以便作出正确决定的能力 
 
14. [单选题]在一项队列研究中,暴露因素的RR值的95%可信区间为0.1~0.6 ,那么该研究因素可能是
  A. 危险因素 
  B. 保护因素 
  C. 混杂因素 
  D. 无关因素 
  E. 有害因素 
 
15. [单选题]痛痛病就是
  A. 慢性汞中毒 
  B. 慢性铅中毒 
  C. 慢性铬中毒 
  D. 慢性镉中毒 
  E. 慢性镍中毒 
 
16. [多选题]舌体强硬的主病为( )
  A. 热入心包 
  B. 肝肾阴液枯涸 
  C. 中风 
  D. 气血两虚 
  E. 先天不足 
 
17. [单选题]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有
  A. 均数、四分位数间距、变异系数 
  B. 均数、几何均数、四分位数间距 
  C. 均数、变异系数、几何均数 
  D. 均数、几何均数、变异系数 
  E. 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18. [单选题]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实验研究中,常常会采用双盲法收集资料,其目的主要是为了
  A. 提高资料的准确性 
  B. 符合伦理道德 
  C. 减少混杂偏倚 
  D. 增强资料的可比性 
  E. 减少信息偏倚 
 
19. [单选题]病例对照研究最主要偏倚是
  A. 无应答偏倚 
  B. 混杂偏倚 
  C. 回忆偏倚 
  D. 失访偏倚 
  E. 选择偏倚 
 
20. [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的是
  A. 流行性腮腺炎 
  B. 流行性感冒 
  C.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D. 病毒性肝炎 
  E. 新生儿破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