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妇科正高职称2024历年真题(Q7),更多中西医结合妇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妇科正高职称2024历年真题(Q7),更多中西医结合妇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关于细菌性阴道病,正确的是
  A. 病理特征是无炎症性改变 
  B. 氨臭味试验阳性 
  C. 分泌物灰白稀薄 
  D. 治疗首选青霉素 
  E. 细菌性阴道病是单纯细菌感染 
 
2. [多选题]哪些药物可用于诱发排卵
  A. 氯米芬 
  B. 促性腺激素 
  C. 溴隐亭 
  D.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其类似物 
  E. 甲状腺素 
 
3. [单选题]《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积著于肠胃之募原,其症状表现为
  A. 饱食则安,饥则痛 
  B. 饥饿则安 
  C. 饱则积见 
  D. 饥则积不见 
  E. 饱则积不见 
 
4. [多选题]调胃承气汤证的病机是( )
  A. 燥热初结 
  B. 腑气不通 
  C. 热扰心神 
  D. 燥屎结实 
  E. 热结旁流 
 
5. [多选题]虚寒肺痿的症状是( )
  A. 咳唾涎沫 
  B. 咳而胸满 
  C. 吐涎沫而不咳 
  D. 头眩不渴 
  E. 遗尿、小便数 
 
6. [单选题]《素问·热论》"热病已愈,时有所遗"的原因是
  A. 热甚而强食之 
  B. 劳作过度 
  C. 又犯房事 
  D. 七情刺激 
  E. 复感外邪 
 
7. [单选题]症见身灼热,躁扰不安,斑色紫赤,稠密成片,舌深绛,脉数,用下列哪组药治疗最合适
  A. 犀角、生地、赤芍、丹皮 
  B. 犀角、玄参、生地、石膏、知母 
  C. 羚羊角、玄参、钩藤、桑叶、菊花 
  D. 犀角、丹皮、白芍、生地、阿胶 
  E. 青蒿、鳖甲、生地、丹皮、知母 
 
8. [单选题]以《营卫生会》为据,老人夜不瞑的原因是
  A. 年老体弱,肾气不足 
  B. 心气不足,心神失养 
  C. 心肾亏虚,水不济火 
  D. 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E. 以上均不是 
 
9. [多选题]应用“虚则补之”的原则治疗闭经的方法有
  A. 滋补肝肾 
  B. 益气养血 
  C. 养血活血 
  D. 补肾益气 
  E. 益气补心 
 
10. [多选题]经断复来的病因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忧思过度 
  B. 劳累过度 
  C. 房事不节 
  D. 情志内伤 
  E. 外感寒邪 
 
11. [单选题]葛根芩连汤证中的下利一证,最确当的病机是
  A. 太阳表邪不解,内迫阳明 
  B. 湿热下注,大肠气滞 
  C. 脾胃阳虚,水气内停 
  D. 表证误下,邪热内结肠胃 
  E. 脾胃虚寒,运化失司 
 
12. [多选题]可分泌雌激素的细胞和组织是
  A. 肾上腺皮质 
  B. 颗粒细胞 
  C. 黄体细胞 
  D. 卵泡内膜细胞 
  E. 始基卵泡 
 
13. [多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五色明润含蓄,有光泽者,提示( )
  A. 阳气未散 
  B. 阴气未动 
  C. 胃气未败 
  D. 精气未衰 
  E. 疾病预后尚佳 
 
14. [多选题]下列各种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事业感不属于医德情感的范畴 
  B. 责任感是事业感的升华 
  C. 责任感是最高层次的医德情感 
  D. 医德情感是医德良心的深化 
  E. 同情感是医务人员起码的医德情感 
 
15. [多选题]斑出热不解的病机是:( )
  A. 邪热消灼胃津 
  B. 阴虚火炽 
  C. 水不济火 
  D. 邪热劫灼心肾 
  E. 胃热未清 
 
16. [多选题]初产妇停经8周时,可以出现下列哪些现象
  A. 晨起恶心、呕吐 
  B. 乳晕着色 
  C. 出现妊娠纹 
  D. 阴道壁和宫颈呈紫蓝色 
  E. 尿频 
 
17. [多选题]会阴的特征包括
  A. 内层为会阴中心键 
  B. 伸展性很大 
  C. 厚3-4cm呈楔形 
  D. 是盆底的一部分 
  E. 指肛门和阴道口之间的软组织 
 
18. [多选题]临床上子冒的常见证型
  A. 肾精亏损 
  B. 气滞血瘀 
  C. 痰火上扰 
  D. 气血不足 
  E. 肝风内动 
 
19.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阳明腑实证临床表现的是
  A. 大便秘结 
  B. 翕翕发热 
  C. 谵语 
  D. 腹满硬痛 
  E. 喘 
 
20. [单选题]《素问·六微旨大论》中的"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说明了气的运动具有
  A. 代表性 
  B. 对立性 
  C. 普遍性 
  D. 特殊性 
  E.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