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疼痛医学主治医师考试历年试题(Q2),更多疼痛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 )。
A. 6~7cm
B. 胸廓前后径的一半
C. 4~5cm
D. 2~3cm
E. 7~8cm
2.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脊柱结核与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区别?( )
A. 结核活动受限
B. 结核为持续性疼痛,肿瘤为夜间疼痛
C. 结核血沉增快
D. X线片表现:脊柱结核一般椎间隙消失,而肿瘤椎间隙正常
E. 病变发生的脊柱部位不同
3. [单选题]心脏复苏时,关于心脏用药以下哪个是正确的?( )
A. 应首选心内注射给药
B. 应首选肾上腺素
C. 应首选异丙肾上腺素
D. 应首选利多卡因
E. 应首选阿托品
4. [单选题]关于激素作用的特异性,下述错误的是( )。
A. 可作用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
B. 有的作用于靶腺
C. 有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器官、腺体细胞
D. 有的广泛影响细胞代谢
E. 有的只与胞膜或胞浆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5. [单选题]丁哌卡因用于神经阻滞常选择的浓度是( )。
A. 0.25%~0.5%
B. 0.1%~0.2%
C. 0.25%~0.3%
D. 0.15%~0.25%
E. 0.25%~0.75%
6. [单选题]下列关于局麻药的描述,哪项正确?( )
A. 蛋白结合率越低,局麻药的神经阻滞作用越长
B. 局麻药的麻醉效能与药物的蛋白结合率有关
C. 局麻药的显效时间主要取决于该药的解离常数
D. 局麻药的脂溶性越高,神经阻滞阱间越长
E. 麻醉效能与局麻药物的脂溶性成反比关系
7. [单选题]50~70岁男性多见,持续时间较短,24小时内能完全恢复,发作频率少,较多进展为脑梗死,常见症状为对侧发作性肢体单瘫、面瘫或偏瘫。特征性症状为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矇)、Homer征交叉瘫(病变侧Homer征、对侧偏瘫)、对侧同向性偏盲。上述表现符合对下面哪种疾病的描述?( )
A. 脑梗死
B. 颈内动脉系统TIA
C. 脑卒中
D.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E. 脑出血
8. [单选题]关于正中神经叙述正确的是( )。
A. 伴肱动脉下行至肘窝
B. 支配肱二头肌
C. 支配肱三头肌
D. 支配肱肌
E. 支配三角肌
9. [单选题]双眼睁不开( )。
A. 听神经损伤
B. 滑车神经损伤
C. 动眼神经损伤
D. 面神经损伤
E.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损伤
10. [单选题]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基本行为规范:①以人为本,践行宗旨;②遵纪守法,依法执业;③尊重患者,关爱生命;④优质服务,医患和谐;⑤廉洁自律,恪守医德;⑥严谨求实,精益求精;⑦爱岗敬业,团结协作;⑧乐于奉献,热心公益。请选择正确:
A. ①、②、④、⑥、⑧
B. ①、③、⑤、⑦、⑧
C. ②、④、⑤、⑥、⑦
D. ②、③、⑥、⑦、⑧
E. 以上都是
11. [单选题]治疗自发性心绞痛最有效的药物是( )。
A. 硝苯吡啶
B. 氨酰心安
C. 硝酸甘油酯含服
D. 心得安
E. 异搏定
12. [单选题]十二指肠溃疡好发的部位是( )。
A. 下壁
B. 前壁
C. 上壁
D. 后壁
E. 球后
13.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骨与关节结核的手术适应证( )。
A.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抗结核药物效果不佳
B. 年龄过大或过小
C. 抗结核治疗在2周之内
D. 有其他脏器活动性结核病变
E. 窦道流脓经久不愈
14. [单选题]中枢神经损伤( )。
A. 神经纤维轻度损伤
B. 神经轴突严重破坏
C. 神经纤维断裂
D. 肌张力增高
E. 神经实质无明显变化,传导功能异常
15. [单选题]患者,女,25岁。因右桡骨骨折手术行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后,出现声音嘶哑、失音。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
A. Horner综合征
B. 喉返神经阻滞
C. 膈神经阻滞
D. 全脊髓麻醉
E. 局麻药中毒
16. [单选题]胆绞痛患者禁用( )。
A. 阿托品
B. 东莨菪碱
C. 山莨菪碱
D. 吗啡
E. 曲马多
17. [单选题]酚甘油施行蛛网膜下腔脊神经破坏术时,患者应采取下列哪项体位?( )
A. 患侧在下,半俯卧体位
B. 患侧在上,半仰卧体位
C. 患侧在下,半仰卧体位
D. 患侧在上,半俯卧体位
E. 坐位
18. [单选题]泰勒宁的主要成分是( )。
A. 丁丙诺啡
B. 羟考酮
C. 吗啡
D. 美沙酮
E. 哌替啶
19. [单选题]左腕掌侧切割伤小指和环指尺侧半感觉消失,夹纸试验阳性,可能损伤的神经是
A. 正中神经
B. 尺神经
C. 桡神经
D. 前臂内侧皮神经
E. 前臂骨间背神经
20. [单选题]肺癌肺外表现中,以下哪项最常见?( )
A. 杵状指(趾)和肥大性骨关节病
B. 重症肌无力
C. 稀释性低钠血症
D. 男性乳房发育
E. 高血钙、低血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