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管理学卫生高级职称(副高)2024冲刺密卷答案(W4),更多卫生管理(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管理学卫生高级职称(副高)2024冲刺密卷答案(W4),更多卫生管理(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张某某,男,32岁,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之食物,吐后较舒,不思饮食,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治疗宜选( )
  A. 柴胡疏肝散 
  B. 益胃汤 
  C. 黄芪建中汤 
  D. 保和丸 
  E. 失笑散 
 
2. [单选题]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是( )
  A. 较直接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B. 发生偏倚的机会少 
  C. 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 
  D. 控制混淆因子的作用易实现 
  E. 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 
 
3. [单选题]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
  A. 患病率 
  B. 病死率 
  C. 发病率 
  D. 罹患率 
  E. 死亡率 
 
4. [单选题]关于吸烟的健康教育计划目标确定为“执行计划一年后,70%青少年吸烟者戒烟”,该目标属于下列哪个层次( )
  A. 总体目标 
  B. 教育目标 
  C. 过程目标 
  D. 行为目标 
  E. 健康目标 
 
5. [多选题]临床上脾虚湿阻病人可见( )
  A. 黑苔 
  B. 舌体胖嫩 
  C. 舌淡紫 
  D. 苔白腻 
  E. 舌边有齿痕 
 
6. [多选题]行为干预的手段包括( )
  A. 行政干预 
  B. 法规干预 
  C. 传播干预 
  D. 教育干预 
  E. 技能干预 
 
7. [单选题]对某地200名16岁中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发现近视者的人数为54人,该资料属于( )
  A. 等级资料 
  B. 计量资料 
  C. 计数资料 
  D. 经变量转换也可作为计量资料 
  E.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8. [单选题]医师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应当是( )
  A. 所在医疗单位允许使用的 
  B. 正式生产的 
  C. 有经营权的单位销售的 
  D. 经临床证明可以使用的 
  E.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 
 
9. [单选题]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人员对检查结果持有异议的( )
  A. 应当申请医学技术鉴定 
  B. 可以申请医学技术鉴定 
  C. 可以申请复议 
  D. 可以提起诉讼 
  E. 可以重新接受婚前医学检查 
 
10. [单选题]膝中至外踝尖是( )
  A. 18寸 
  B. 13寸 
  C. 14寸 
  D. 16寸 
  E. 19寸 
 
11. [单选题]假阴性率也称为( )
  A. 灵敏度 
  B. 特异度 
  C. 漏诊率 
  D. 误诊率 
  E. 约登指数 
 
12. [单选题]以下哪项属于不良疾病行为( )
  A. A型行为 
  B. 预警行为 
  C. 讳疾忌医 
  D. 遵医行为 
  E. 求医行为 
 
13. [单选题]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 )
  A. 健康宣传 
  B. 健康教育 
  C. 社会动员 
  D. 疾病控制 
  E. 环境保护 
 
14. [单选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的统计资料,其来源应为
  A. 统计报表 
  B. 报告卡 
  C. 日常工作记录 
  D. 专题调查或实验 
  E. 汇总后的数据资料 
 
15. [单选题]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因素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指标为( )
  A. AR 
  B. PAR 
  C. AR% 
  D. r(相关系数) 
  E. OR 
 
16. [单选题]下列哪一种方法不能用来控制混杂偏倚( )
  A. 限制 
  B. 增加样本量 
  C. 随机化 
  D. 分层分析 
  E. 多因素分析 
 
17. [多选题]血热妄行而致恶露不尽的主要证候不包括( )
  A. 恶露过期不止,量多 
  B. 恶露色红,质稠,有臭味 
  C. 小腹疼痛,不喜揉按 
  D. 面色潮红 
  E. 恶露量少,色黯紫,有块 
 
18. [单选题]方差分析的主要应用是
  A. 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B. 两个或多个总体均数的比较 
  C. 两个或多个样本率的比较 
  D. 多个或多个总体率的比较 
  E. 分类资料的相关分析 
 
19. [单选题]盖林(G.uerin)是( )
  A. 德国人 
  B. 英国人 
  C. 美国人 
  D. 法国人 
  E. 瑞典人 
 
20. [单选题]现代医学模式指的是
  A. 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B. 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C. 生物医学模式 
  D.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E.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