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临床化学检验正高卫生职称冲刺密卷多选题正确答案(U9),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关于蛋白质结构的预测,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的氨基酸残基对于形成不同的二级结构组件具有不同的倾向性
B. 现在已经可以很容易通过软件得到蛋白质序列的多重比对
C. 应用从头预测法时必须与已知的蛋白质结构进行比较
D. 三级结构预测是蛋白质结构预测时最复杂和最困难的
E. 当目标与模板的序列相似度较高时,应用比较-同源模建法相当有效
2. [多选题]适于做骨髓检查的非造血系统疾病有( )
A. 黑热病
B. 疟疾
C. 转移性肿瘤
D. 尼曼—匹克病
E. 代谢病
3. [多选题]下列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是
A. C反应蛋白
B. β2-微球蛋白
C. 甲胎蛋白
D. α1-抗胰蛋白酶
E. α1-酸性糖蛋白酶
4. [多选题]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包括( )。
A. 血糖监测
B. 电解质及血气分析
C. 在体测定
D. 免疫检测
E. 肿瘤标志物检测
5. [多选题]下列有关杂交瘤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融合2种细胞保持2种细胞的主要特性
B. 采用的细胞是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细胞
C. 小鼠脾细胞需预先经抗原免疫
D. 选择性培养基为HAT培养基
E. 最常用的细胞融合剂为乙二醇
6. [多选题]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有( )
A. 抗A血型抗体与A型红细胞结合的复合物
B. 病毒感染细胞
C. 细菌脂多糖
D. IgA
E. 酵母多糖
7. [多选题]胰岛素对物质代谢的作用包括
A. 促进葡萄糖利用
B. 促进糖原合成
C. 促进脂肪合成
D. 促进蛋白质合成
E. 促进核酸合成
8. [多选题]下列器官或组织能产生激素的有
A. 性腺
B. 胃肠道
C. 下丘脑
D. 肾
E. 腺垂体
9. [多选题]HJA-Ⅱ类分子表达量过高可见于( )
A. 肿瘤细胞
B. Graves病患者的甲状腺上皮细胞
C. 原发性胆管肝硬化患者的胆管上皮细胞
D. 局部感染后,诱生出IFN-1
E. 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
10. [多选题]下面属于终点法的有
A. 双波长法
B. 比浊法
C. 回归法
D. 两点速率法
E. 连续监测法
11. [多选题]以下措施中不可以预防PCR的实验室污染的是
A. 严格区分标本制备区、扩增反应区和产物分析区
B. 设置阴性、阳性和内对照
C. 在反应体系中使用dUTP代替dCTP
D. 减少模板核酸用量
E. 254 nm波长紫外线近距离充分照射
12. [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敏感性、特异性和决定值有关
B. 决定值偏低,敏感性增加,特异性降低
C. 决定值偏高,敏感性降低,特异性增加
D. 决定值偏低,敏感性降低,特异性增加
E. 决定值偏高,敏感性增加,特异性降低
13. [多选题]在核酸检测体系中加入内质控,其作用是监控
A. 标本中抑制物或干扰物所致的假阴性
B. 仪器故障如扩增仪孔间温度差异所致的假阴性
C. 核酸提取效率太低所致的假阴性
D. 样本吸取错误所致的假阴性
E. 试剂失效或Taq DNA聚合酶活性降低所致的假阴性
14. [多选题]可与IgGFc段结合的有( )
A.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B. NK细胞、巨噬细胞
C. SPA、酶
D. 荧光素、同位素
E. 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15. [多选题]可用于血清胆汁酸测定的方法有
A. 酶循环法
B. 色谱法
C. ELISA法
D. RIA法
E. 工具酶法
16. [多选题]胱抑素C即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胱抑素C可自由透过肾小球滤膜
B. 胱抑素C含量较稳定,不易受年龄、性别、肌肉量等因素影响
C. 胱抑素C多用免疫浊度法测定
D. 在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上,胱抑素C的诊断性能与菊粉清除率相当
E. 血胱抑素C水平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可靠指标
17. [多选题]胰腺可分泌下列哪些激素 ( )
A. 胰岛素
B. 生长激素
C. 胰高血糖素
D.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
E. 胰酶
18. [多选题]关于肿瘤特异性抗原(TS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指仅表达于肿瘤组织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中的抗原
B. 化学物质诱发的TSA有高度的个体特异性
C. 自发性肿瘤很难检测到TSA
D. TSA主要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
E. 病毒诱发的肿瘤细胞表面TSA多系病毒基因表达成分
19. [多选题]影响光谱分析的主要因素有 ( )
A. 化学因素
B. 主观因素
C. 光学因素
D. 试剂因素
E. 标本因素
20. [多选题]重组DNA技术的基本步骤包括
A. 选择载体和获取目的基因
B. 目的基因与载体酶切后连接
C. 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D. 筛选阳性克隆
E. 分、切、接、转、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