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助理医师卫生资格2024冲刺密卷专家解析(V0),更多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助理医师卫生资格2024冲刺密卷专家解析(V0),更多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具有泻热破瘀,散结消肿功用的方剂是
  A. 五味消毒饮 
  B. 仙方活命饮 
  C. 大黄牡丹汤 
  D. 桃核承气汤 
  E. 复元活血汤 
 
2. [单选题]尿路感染的确诊依据是
  A. 导尿 
  B. 血培养 
  C. 尿常规 
  D. 尿培养 
  E. 静脉肾盂造影 
 
3. [单选题]以下不具传染性的皮肤病为
  A. 疥疮 
  B. 药疮 
  C. 脓疱疮 
  D. 癣 
  E. 传染性软疣 
 
4.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眩晕病因的是
  A. 饮食不节 
  B. 情志不遂 
  C. 外感风湿 
  D. 跌仆损伤 
  E. 年高肾亏 
 
5. [单选题]患者,男,37岁。低热、乏力、盗汗2周,咳嗽、咯血3天,疑为肺结核。该病确诊的依据是
  A. 结核菌素试验 
  B. 红细胞沉降率 
  C. 细菌学检查 
  D. 肺功能 
  E. 胸部CT 
 
6. [单选题]正确诊断的第一步是( )
  A. 体格检查 
  B. 问诊 
  C. 实验室检查 
  D. CT检查 
  E. 心电图检查 
 
7. [单选题]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首先要改善心肌代谢,主张大剂量使用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E. 维生素E 
 
8. [单选题]患者婚久不孕,月经不调,经量少,色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两尺尤甚。其治法是
  A. 补肾健脾,调经促孕 
  B. 补肾益气,温养冲任 
  C. 温肾暖宫,调补冲任 
  D. 滋肾养血,调补冲任 
  E. 燥湿化痰,行滞调经 
 
9. [单选题]"热者寒之"适用的病证是( )
  A. 阳偏盛 
  B. 阳偏衰 
  C. 阴偏盛 
  D. 阴偏衰 
  E. 阴阳两虚 
 
10. [单选题]主动脉听诊区的位置是( )
  A. 胸骨左缘第2肋间 
  B. 胸骨右缘第2肋间 
  C.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D. ,心尖部 
  E. 剑突下偏左、偏右处 
 
11. [单选题]正常新生儿出生时体重是( )
  A. 1kg 
  B. 2kg 
  C. 3kg 
  D. 4kg 
  E. 5kg 
 
12. [单选题]心肺复苏时人工呼吸的操作,错误的是( )
  A. 开始连续吹气两口 
  B. 吹气频率8~10次/分 
  C. 快速用力吹气,时间应≤1秒 
  D. 必须首先畅通气道 
  E. 与胸外心脏按压之比为2:30 
 
13. [单选题]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的临床特征,错误的是( )
  A. 腕、掌指关节最常见 
  B. 持续性但时轻时重 
  C. 双侧对称性 
  D. 关节间游走性疼痛 
  E. 最早出现的表现 
 
14. [单选题]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而健忘失眠者,治宜选用( )
  A. 归脾汤 
  B. 酸枣仁汤 
  C. 天王补心丹 
  D. 朱砂安神丸 
  E. 甘麦大枣汤 
 
15. [单选题]思虑过度对气机的影响是( )
  A. 气乱 
  B. 气陷 
  C. 气上 
  D. 气结 
  E. 气收 
 
16. [单选题]患者,男,50岁。乙肝病史6年,呕血1d。检查:腹壁静脉曲张,肝肋未触及,脾肋下3cm,腹水征(+)。HBsAg(+),白蛋白降低,A/G<1,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其诊断为
  A. 慢性肝炎 
  B.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C.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D. 白血病 
  E. 原发性肝癌 
 
17. [单选题]下列选项,不属于"因人制宜"原则的是( )
  A. 因性别不同而用药各异 
  B. 因居处环境不同而用药各异 
  C. 因体质不同而用药各异 
  D. 因年龄长幼不同而用药各异 
  E. 因生活习惯不同而用药各异 
 
18. [单选题]苍术具有的功效是( )
  A.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B. 化湿,解暑,止呕 
  C.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D. 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E. 化湿行气,止呕 
 
19. [单选题]脾阳虚证的舌象表现是( )
  A. 舌淡苔白 
  B. 舌淡胖边有齿痕 
  C. 舌淡苔干 
  D. 舌淡苔厚 
  E. 舌淡瘦小 
 
20.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观察苔质的内容是( )
  A. 燥苔 
  B. 厚苔 
  C. 腐苔 
  D. 黄苔 
  E. 剥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