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正常人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试验呈
A. 阳性
B. 强阳性
C. 阴性
D. 弱阳性
E. 阴性或弱阳性
2. [单选题]细菌毒素按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A. 外毒素、抗毒素
B. 外毒素、内毒素
C. 外毒素、类毒素
D. 内毒素、类毒素
E. 内毒素、抗毒素
3. [单选题]白喉棒状杆菌感染后引起的局部病变特征是
A. 溃疡
B. 红肿
C. 假膜
D. 坏死
E. 化脓性炎症
4. [单选题]无需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
A. 重症肌无力
B. Goodpasture综合征
C. 皮肤荨麻疹
D. 类Arthus反应
E. 传染性超敏反应
5. [单选题]关于IgG的特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B. 介导ADCC的作用
C. 有4个亚类
D. 是初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
E. 可介导Ⅲ型变态反应
6. [单选题]下列不会影响标记的因素是
A. 被标记蛋白质的性质
B. 原料比
C. 温度
D. 湿度
E. 标记率
7. [单选题]造血微环境不包括
A. 微血管系统
B. 末梢神经
C. 间充质干细胞
D. 网状细胞
E. 基质
8. [单选题]淋巴瘤确诊主要依据是
A. 病理组织学
B. 骨髓涂片检查
C. 骨髓活检
D. 细胞化学检验
E. 免疫表型检验
9. [单选题]器官移植后发生排异反应前绝对值增高的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C. 单核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10. [单选题]电阻型血液分析仪白细胞正常直方图曲线呈现
A. 1个峰
B. 3个峰
C. 5个峰
D. 7个峰
E. 9个峰
1.正确答案 :C
解析:正常人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试验呈阴性。当慢性血管内溶血时血管内有大量红细胞破坏,游离血红蛋白可被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再分解为珠蛋白和高铁血红素,后者再与血红蛋白结合,待血红蛋白消耗尽后便与清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素清蛋白 ,呈阳性结果。
2.正确答案 :B
解析: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等不同,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外毒素是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在菌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
3.正确答案 :C
解析:白喉棒状杆菌感染后在局部增殖,产生外毒素致病,细菌和毒素可使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产生炎症、渗出和坏死反应。渗出液中纤维蛋白将炎性细胞、黏膜坏死组织和菌体凝结在一起,形成灰白色膜状物质,称为假膜。
4.正确答案 :E
解析:传染性超敏反应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变应原,在传染过程中发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5.正确答案 :D
解析:IgG可通过胎盘、可以介导ADCC作用、有4个亚类、可介导Ⅲ型变态反应,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产物。而初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是IgM。
6.正确答案 :D
解析:影响标记的因素包括:①发光剂的选择。②被标记蛋白质的性质。抗原作为被标志物时,应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免疫学稳定性;抗体作为被标志物时,则要求具有较高的效价,应用提纯的IgG来代替全血清)。③标记方法的选择(应正确选择与发光剂和被标志物结构相适应的耦联方式)。④原料比。在制备发光剂-IgG(抗体)结合物时,IgG:发光剂:交联剂的克分子比(mol:mol:mol)会影响结合物的发光效率。⑤标记率。是指结合物中IgG与发光剂之间的克分子比。由于每一种发光剂对应于被标志物都有特定的最佳标记率,标志物选择不好,会出现不易保存等现象。⑥温度。控制标记时的反应温度极为重要,对于较稳定的小分子被标志物,温度可稍放宽些;而当被标志物是抗原或抗体蛋白质时,由于蛋白质对热的不稳定性,应在保证标记反应进行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低的温度,以避免蛋白质在标记过程中活性的丧失。⑦纯化与保存。多数经耦联反应制备的结合物,使用前都需进行纯化,除去未结合的发光剂和交联剂。结合物一般可分装保存在-70℃条件下,最好冷冻干燥保存。
7.正确答案 :C
解析:造血微环境是指造血器官实质细胞四周的支架细胞、组织。它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网状细胞、基质以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8.正确答案 :A
解析:淋巴瘤确诊很难,主要依赖病变组织的病理检查。
9.正确答案 :B
解析:器官移植将健康的器官移植到通常是另一个人体内使之迅速恢复功能的手术,目的是代偿受者相应器官因致命性疾病而丧失的功能。器官移植后发生排异反应前绝对值增高的细胞是淋巴细胞。
10.正确答案 :B
解析:正常白细胞直方图,在35~450fL范围将白细胞分为3群,左侧峰又高又陡为淋巴细胞峰,最右侧峰又低又宽为中性粒细胞峰,左右两峰间的谷区较平坦为单个核细胞峰。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0vlr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