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考试宝典2024中医妇科医学(中级)模拟考试试题免费下载(B7),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考试宝典2024中医妇科医学(中级)模拟考试试题免费下载(B7),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
  A. 阴精之本 
  B. 封藏之本 
  C. 阳气之本 
  D. 先天之本 
  E. 罢极之本 
 
2. [单选题]《金匮要略》治疗上燥下寒的小便不利之方是
  A. 白虎汤 
  B. 猪苓汤 
  C. 五苓散 
  D. 肾气丸 
  E. 栝蒌瞿麦丸 
 
3. [单选题]宫内节育器的放置时间是
  A. 月经干净后1~2天 
  B. 月经干净后2~3天 
  C. 月经干净后3~4天 
  D. 月经干净后3~6天 
  E. 月经干净后3~7天 
 
4. [单选题]新加香薷饮组成中除香薷、银花、连翘外,还含有的药物是
  A. 厚朴、白扁豆 
  B. 厚朴、薏苡仁 
  C. 厚朴、白蔻仁 
  D. 薄荷、白扁豆 
  E. 厚朴、鲜扁豆花 
 
5. [单选题]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A. 气血的盛衰 
  B. 邪正的盛衰 
  C. 阴阳的失调 
  D. 脏腑精气的盛衰 
  E. 津液的盛衰 
 
6. [单选题]每逢经行面浮肢肿,纳呆腹胀,腰膝酸软,月经量多,色淡质稀,其辨证为:
  A. 血瘀 
  B. 脾虚 
  C. 肾虚 
  D. 气滞 
  E. 脾肾阳虚 
 
7. [单选题]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脾病传肾属于
  A. 相克 
  B. 相侮 
  C. 母病及子 
  D. 相乘 
  E. 子盗母气 
 
8. [单选题]潜伏性感染意义是
  A.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只引起轻微症状 
  B. 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当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可引起疾病 
  C. 病原体与人体保持永久平衡,不引起症状 
  D. 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 
  E. 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 
 
9. [单选题]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最早见于
  A. 《内经》 
  B. 《难经》 
  C. 《伤寒论》 
  D. 《金匮要略》 
  E. 《诸病源候论》 
 
10. [单选题]若见先天禀赋不足、房劳多产,月经初潮延迟、月经错后,量少,色淡,质稀,不孕等,治则为
  A. 滋肾填精 
  B. 补益肾气 
  C. 温补肾阳 
  D. 滋肾养阴 
  E. 以上均不对 
 
11. [单选题]触诊腹部深部包块最合适的方法是
  A. 浅部触诊法 
  B. 深部滑行触诊法 
  C. 双手触诊法 
  D. 深压触诊法 
  E. 冲击触诊法 
 
12. [单选题]寒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述哪项
  A. 经常畏冷 
  B. 不渴不饮 
  C. 恶心呕吐 
  D. 舌淡苔白 
  E. 脉象沉紧 
 
13. [单选题]三黄二香散中二香是指( )
  A. 香附、木香 
  B. 香附、乳香 
  C. 乳香、木香 
  D. 乳香、藿香 
  E. 乳香、没药 
 
14. [单选题]子肿气滞证的治疗用
  A. 白术散 
  B. 真武汤 
  C. 二者均是 
  D. 二者均不是 
 
15. [单选题]失神的病人突然神志清醒、语言不休者属
  A. 神志异常 
  B. 无神 
  C. 假神 
  D. 有神 
  E. 神气不足 
 
16. [单选题]血中还原红蛋白至少达多少时,皮肤黏膜可出现发绀
  A. >70g/L 
  B. >65g/L 
  C. >60g/L 
  D. >55g/L 
  E. >50g/L 
 
17. [单选题]可与金石、贝壳类等药物同用,以助其消化的药物是
  A. 谷芽 
  B. 麦芽 
  C. 神曲 
  D. 鸡内金 
  E. 山楂 
 
18. [单选题]乌头汤的组成是
  A. 乌头、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B. 乌头、桂枝、芍药、黄芪、赤石脂 
  C. 乌头、麻黄、芍药、黄芪、甘草 
  D. 乌头、麻黄、芍药、黄芪、赤石脂 
  E. 乌头、附子、蜀椒、干姜、赤石脂 
 
19.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分为几个类别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E. 7个 
 
20. [单选题]内膜厚达10mm,呈海绵状,间质非常疏松、水肿、螺旋小动脉迅速增长,内膜的厚度,也更弯曲,同时血管管腔也扩大是发生在
  A. 子宫内膜增生期早期 
  B. 子宫内膜增生期中期 
  C. 子宫内膜增生期晚期 
  D. 子宫内膜分泌期早期 
  E. 子宫内膜分泌期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