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副高考试宝典中医全科医学职称副高历年真题解析(C1),更多中医全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副高考试宝典中医全科医学职称副高历年真题解析(C1),更多中医全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治疗痴呆常用的"血肉有情之品"是
  A. 龟版、鳖甲 
  B. 海狗肾、蛤蚧 
  C. 水蛭、虻虫 
  D. 紫河车、猪骨髓 
  E. 鹿角胶、龟版胶、阿胶 
 
2. [多选题]清代以来的妇产科专著为
  A. 《达生篇》 
  B. 《女科玉尺》 
  C. 《沈氏女科辑要》 
  D. 《傅青主女科》 
  E.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3.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A. 初起多热象不盛 
  B. 缠绵难解 
  C. 易伤肺胃之阴 
  D. 易困阻清阳 
 
4. [多选题]清热解毒,治疗湿热泻痢宜选
  A. 黄连 
  B. 玄参 
  C. 穿心莲 
  D. 鱼腥草 
  E. 黄柏 
 
5. [单选题]本为太阳病,几经发汗,又经攻下,今见不大便五、六日、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痛,拒按,口干舌燥,日晡稍有潮热,当用
  A. 大陷胸汤 
  B. 大柴胡汤 
  C. 大承气汤 
  D. 小承气汤 
  E. 调胃承气汤 
 
6. [单选题]肾精不足,日久不愈,阴损及阳,表现为四肢不温,形寒怕冷,精神萎靡,舌淡,脉沉者,宜选用
  A. 知柏地黄丸 
  B. 右归丸 
  C. 金匮肾气丸 
  D. 六味地黄丸 
  E. 杞菊地黄丸 
 
7. [单选题]过怒,主要影响哪种功能
  A. 呼吸功能 
  B. 疏泄功能 
  C. 藏血功能 
  D. 纳气功能 
  E. 运化功能 
 
8. [多选题]关于推拿的禁忌症,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
  A. 恶性肿瘤的部位,一般不应使用手法 
  B. 极度疲劳的患者,一般需立即推拿手法缓解 
  C. 结核病菌引起的运动器官的病症,不宜手法治疗 
  D. 妇女怀孕期、月经期,在腰骶部和腹部不宜作手法治疗,也不宜在四肢感应较强的穴位采用强刺手法 
  E. 酒醉的患者,一般不可以立即作手法治疗 
 
9. [单选题]外感热病极期,邪热深入营血的舌象是( )
  A. 舌青紫而湿润 
  B. 舌瘦薄而色淡 
  C. 舌绛而少津 
  D. 舌红苔白滑腻 
  E. 舌淡白胖嫩 
 
10. [多选题]瘿病治疗原则
  A. 理气化痰 
  B. 消瘿散结 
  C. 破血逐瘀 
  D. 泻下逐水 
  E. 疏肝理气 
 
11. [单选题]湿温,症见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似清似昧或时清时昧,时或谵语,苔黄腻,脉濡滑数,其治疗用方为
  A. 藿香正气散配玉枢丹 
  B. 神犀丹配安宫牛黄丸 
  C. 茯苓皮汤配苏合香丸 
  D. 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 
  E. 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 
 
12. [多选题]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
  A. 外感温邪 
  B. 体质因素 
  C. 性别差异 
  D. 社会因素 
  E. 自然因素 
 
13. [单选题]直肠狭窄的产生是由于:
  A. 术后直肠粘膜发生大面积感染 
  B. 术中未能保留皮桥 
  C. 肛管皮肤损伤过多 
  D. 皮肤对合不良 
  E. 以上均正确 
 
14. [单选题]下述何者为大承气汤服法
  A. 少少温服之 
  B. 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C. 温顿服 
  D. 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E. 分温再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15. [单选题]下列何项不是保和丸的药组
  A. 山楂 
  B. 神曲 
  C. 麦芽 
  D. 陈皮 
  E. 连翘 
 
16. [单选题]下列何项不是银翘散的臣药
  A. 薄荷 
  B. 桔梗 
  C. 荆芥穗 
  D. 牛蒡子 
  E. 淡豆豉 
 
17. [单选题]其性上行,对于风痰壅盛、偏头风痛,最常用的药物是
  A. 夏枯草 
  B. 桑叶 
  C. 禹白附 
  D. 半夏 
  E. 羌活 
 
18. [单选题]除哪项外,下列皮损均属于原发皮损:
  A. 结节 
  B. 疱疹 
  C. 瘢痕 
  D. 风团 
  E. 斑疹 
 
19. [单选题]斑疹色黑而隐隐,四旁色赤表示:
  A. 热毒轻浅,气血充盈 
  B. 血热炽盛,气血受劫 
  C. 热毒深重,气血尚充 
  D. 火郁内伏,气血尚活 
 
20. [多选题]指纹色紫,推之滞涩,复盈缓慢,所主
  A. 虚热 
  B. 瘀热 
  C. 积滞 
  D. 血虚 
  E. 痰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