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副高考试宝典2024临床免疫副高职称终极模考试试题(@7),更多临床免疫(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副高考试宝典2024临床免疫副高职称终极模考试试题(@7),更多临床免疫(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迟缓爱德华菌的生化反应,哪一项不正确( )
  A. 硫化氢阳性 
  B. 靛基质阳性 
  C. 枸橼酸盐阳性 
  D. 甘露醇阴性 
  E. 尿素阴性 
 
2. [单选题]接种牛痘后产生对天花的抵抗力,这表明( )
  A. Ag特异性 
  B. Ag的交叉反应 
  C. 先天免疫 
  D. 过继免疫 
  E. 被动免疫 
 
3. [单选题]可引起潜伏感染的病毒是
  A. 麻疹病毒 
  B. 疱疹病毒 
  C. 风疹病毒 
  D.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E. 乙型肝炎病毒 
 
4. [单选题]脲酶试验阳性的支原体是( )
  A. 肺炎支原体 
  B. 解脲脲原体 
  C. 人型支原体 
  D. 生殖道支原体 
  E. 发酵支原体 
 
5. [单选题]丁达尔现象见于哪种光谱分析
  A. 吸收光谱法 
  B. 发射光谱法 
  C. 散射光谱法 
  D. 分光光度法 
  E. 以上都不是 
 
6. [单选题]关于NK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其作用属于固有免疫 
  B. 有吞噬作用 
  C. 产生于骨髓 
  D. 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E. 表面无抗原特异性识别受体 
 
7. [多选题]下列属于低Ig血症是( )。
  A. 霍奇金病 
  B. 联合免疫缺陷病 
  C. 肾病综合征 
  D. 肺结核 
  E. 体液免疫缺陷病 
 
8. [单选题]酮症酸中毒最好发于什么疾病
  A. 老年性糖尿症 
  B. 1型糖尿病 
  C. 2型糖尿病 
  D. 严重缺氧 
  E. 隐性糖尿病 
 
9. [单选题]不是骨形成标志物的一项是
  A. 胶原交联 
  B. 骨钙素 
  C. 前胶原肽 
  D. 骨碱性磷酸酶 
  E. 骨谷氨酰基蛋白 
 
10. [单选题]下列哪种免疫作用在无抗体存在时仍可发生( )
  A. ADCC作用 
  B. 补体经典途径激活时对靶细胞的溶解 
  C. 病毒中和作用 
  D. 毒素中和作用 
  E. 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11. [单选题]灭活C3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 )
  A. I因子 
  B. C4bp 
  C. B因子 
  D. S蛋白 
  E. DAF 
 
12. [单选题]关于免疫缺陷病的治疗,错误的是
  A. 抗菌药物以杀菌性为佳 
  B. 抗生素剂量和疗程应大 
  C. 选择性IgA缺乏症禁忌输血 
  D. 严重细胞免疫缺陷的病人,最好输新鲜血 
  E. 细胞免疫缺陷者禁忌接种活疫苗 
 
13. [多选题]下列关于Ig的生物学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有 ( )
  A. 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B. IgG1、IgG2、IgG3、IgM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C. IgG、IgA、IgE能与细胞上FcR结合 
  D. IgE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E.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Ig可溶解靶细胞 
 
14. [单选题]下列哪种细胞因子不是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产生的
  A. TNF-β细胞 
  B. IL-6 
  C. IL-2 
  D. IL-4 
  E. IL-5 
 
15. [单选题]大水泡音多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
  A. 吸气早期 
  B. 吸气中期 
  C. 吸气晚期 
  D. 呼气中期 
  E. 呼气晚期 
 
16. [单选题]正常人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为( )。
  A. 15%左右 
  B. 45%左右 
  C. 63%左右 
  D. 80%左右 
  E. 85%左右 
 
17. [单选题]增强对细胞内寄生病原体的杀伤作用,其免疫调节策略是
  A. 使用IL-1 
  B. 使用IL-2 
  C. 使用IL-4 
  D. 使用IL-10 
  E. 使用IFN-γ 
 
18. [单选题]补体旁路途径的激活物质是
  A. MBL 
  B. C反应蛋白 
  C. 抗原抗体复合物 
  D. 细菌脂多糖 
  E. 病毒 
 
19. [单选题]在用生物素标记酶时,酶活性会降低的是 ( )
  A. HRP 
  B. β-Gal 
  C. AP 
  D. LDH 
  E. 葡萄糖氧化酶 
 
20. [单选题]检测淋巴因子与下列哪项超敏反应有关( )
  A. Ⅰ型超敏反应 
  B. Ⅱ型超敏反应 
  C. Ⅲ型超敏反应 
  D. Ⅳ型超敏反应 
  E. Ⅰ、Ⅱ型超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