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环境卫生学卫生高级职称(副高)2024真题专家解析(E5),更多环境卫生(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成土母岩中含硒量相对较高的是( )
A. 沉积岩
B. 花岗岩
C. 变质岩
D. 冰晶岩
E. 火成岩
2. [单选题]某地土壤中镉的自然本底值为0.2mg/kg,土壤中镉的环境质量标准为1.0mg/kg,则该地区土壤镉的环境容量为( )
A. 1.2mg/kg
B. 1.0mg/kg
C. 0.8mg/kg
D. 0.2mg/kg
E. 0.2~1.2mg/kg
3. [单选题]决定化学物质毒性大小最主要的因素是
A. 接触途径
B. 剂量
C. 接触时间
D. 接触速率和频率
E. 接触期限
4. [单选题]当某种卫生服务的价格上升1%,其需求数量增加2.1%,说明该服务为
A. 完全弹性
B. 富有弹性
C. 单元弹性
D. 缺乏弹性
E. 完全无弹性
5. [单选题]某地2008年年中人口数为20万,年末人口数为22万,出生率为25‰,该年总死亡人数为4400人,该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 2‰
B. 3‰
C. 5‰
D. 10‰
E. 15‰
6. [多选题]下列是绿化的卫生学意义的是
A. 调节改善小气候
B. 增加太阳辐射
C.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D. 对人类有良好的生理心理作用
E. 降低地方病的发病
7. [单选题]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
A. 个案调查
B. 生态学研究
C. 暴发调查
D. 典型调查
E. 现况研究
8. [单选题]《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四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
A. 监督服务
B. 卫生服务
C. 业务管理
D. 技术指导
E. 监督监测
9. [单选题]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不包括的是
A. 足够的户外活动
B. 定时进餐
C. 充足睡眠
D. 体育锻炼
E. 首先保证学习的时间
10. [多选题]肝藏血的生理功能包括( )
A. 贮藏血液
B. 调节血量
C. 防止出血
D. 生成血液
E. 推行血液
11. [单选题]回忆偏倚与报告偏倚的区别在于
A. 回忆偏倚是研究对象故意不回忆真实情况造成,报告偏倚是研究对象故意不报告真实情况造成
B. 回忆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报告偏倚在队列研究中最常见
C. 回忆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报告偏倚在干预研究中最常见
D. 回忆偏倚是研究对象不能准确、完整地回忆以往发生的事情和经历时所产生;报告偏倚是研究对象有意扩大或缩小某些信息造成的偏倚
E. 回忆偏倚是由于调查的事件发生率较低,未留下深刻的印象,研究对象不能很好的回忆起来,而报告偏倚是因为调查事件发生很久,记忆不清,没有报告
12. [单选题]Brown水质指数中筛选出的9项水质评价因子,不包括下列
A. 温度
B. 总硬度
C. 溶解氧
D. 硝酸盐
E. BOD5
13. [单选题]普查的优点是
A. 适于患病率低的疾病调查
B. 最不容易出现漏查
C. 确定调查对象简单
D. 能较快得到发病率
E. 调查技术和检测方法统一,容易保证调查质量
14. [多选题]化学物质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可能在于
A. 物种的差异
B. 细胞学的差异
C.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
D. 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亲和力的差异
E. 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的差异
15. [单选题]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为
A. 发病率
B. 发病密度
C. 病死率
D. 现患率
E. 死亡率
16. [单选题]环境影响评价是对( )
A. 所有工程项目的评价
B. 所有规划项目的评价
C. 所有规划和建设项目的评价
D. 环境质量有较大影响的规划项目的评价
E. 环境质量有较大影响的规划和建设项目的评价
17. [单选题]在应急响应中的信息报告中,有关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初报不要求(或不能够)上报的内容是( )
A. 环境事件的类型
B. 事件的发生时间
C. 事件的发生地点
D. 事件主要污染物
E. 事件处理的过程
18. [单选题]关于铬污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土壤铬污染主要来自铬矿和金属冶炼、电镀、制革等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及含铬工业废水灌溉
B. 铬在土壤环境中主要以三价铬和六价铬等形式存在
C. 三价铬因毒性较强,比六价铬毒性大100倍
D. 铬在人体内有蓄积作用,体内过量的铬主要积聚在肝、肾、内分泌腺体
E. 三价铬主要存在于土壤与沉积物中,六价铬主要存在于水中
19. [单选题]进行空气或物体表面的化学消毒时,最适宜的消毒方法是( )
A. 浸泡法
B. 熏蒸法
C. 喷雾法
D. 擦拭法
E. 紫外线
20. [单选题]一生中对致癌物最敏感的时期是
A. 着床前期
B. 器官形成期
C. 胎儿期
D. 围生期
E. 出生后的发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