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职业卫生医学高级职称(副高)终极模考试试题(C7),更多职业卫生(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不属于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基本内容的是
A. 调查环境中已知有害因素是否已影响人群健康,并研究其流行病学特征
B. 调查人群中已知的健康危害是否与环境有关
C. 调查传染病的暴发特征
D. 研究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剂量-反应关系
E. 考核环境改善后的效果
2. [单选题]职业病的病因为
A. 环境因素
B. 职业性有害因素
C. 气象因素
D. 病原菌
E. 物理性及化学性因素
3. [单选题]全面、完整的健康教育项目应开始于科学的
A. 计划
B. 规划
C. 设计
D. 分析
E. 诊断
4. [单选题]尘肺X线胸片分级中“0+”代表
A. 无尘肺
B. X线表现尚不够诊断为Ⅰ期者
C. Ⅰ期尘肺
D. 尘肺加重
E. 尘肺加并发症
5. [单选题]医生刘某看药品经营能挣钱,便与院领导拉关系,请假离岗搞药品销售,时间近三年。对刘某的行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 )
A. 责令其回岗
B. 注销注册,收回执业证书
C. 允许其自愿选择是否回岗
D. 给予行政处罚
E. 给予行政处分
6. [单选题]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是
A. 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
B. 发生偏倚的机会少
C. 较直接地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D. 控制混杂因子的作用易实现
E. 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
7. [单选题]贮存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场所应当在规定的部位设置
A. 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示标识
B. 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C. 警示标识和英文警示说明
D. 中文说明书
E. 英文说明书
8. [单选题]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
A. 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
B. 同一总体的健康人
C. 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D. 同一总体的患病病人
E. 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
9. [单选题]什么作为管网末端水中没有污染的信号
A. 总大肠菌群
B. 大肠菌群
C. 游离性余氯
D. 水的硬度
E. 细菌总数
10. [多选题]口淡多见于( )
A. 脾胃虚寒
B. 水湿内停
C. 脾胃湿热
D. 肝胆湿热
E. 肾虚
11. [单选题]关于职业病病人表述错误的是
A. 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B.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C. 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减轻其工作量,以使其能继续工作
D. 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E. 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12. [单选题]1997年冬,某县卫生防疫站于某被派下乡了解疾病发生情况。调查中得知某乡有一病人患流行性出血热去外地住院。但于某既未向防疫站反映,也未采取任何措施,却在乡干部家玩了三天。此时,该村已有9人患该病住院。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于某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
A. 行政处分
B. 行政处罚
C. 行政赔偿
D. 民事赔偿
E. 批评教育
13. [单选题]轻度急性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时,首选的解毒方法是
A. 小剂量阿托品加对症治疗
B. 单独大剂量使用阿托品,并达阿托品化
C. 阿托品和氯解磷定联合使用
D. 单独使用氯解磷定
E. 使用氯解磷定加对症治疗
14. [单选题]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分为四大类,下列哪项不属于这四大类
A. 生物学因素
B. 环境因素
C. 生态因素
D. 行为生活方式
E. 卫生服务
15. [单选题]对调查问卷设计的步骤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明确研究目的并将其分解为一系列可测量的指标
B. 建立问题库
C. 从问题库中筛选合适的条目设计成问卷
D. 对设计的问卷进行试用和修改
E. 不需要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
16. [单选题]某因素与某病之间的关联强度最好的衡量指标是
A. 归因危险度
B. 病因分值A
C. 比值比
D. 特异危险度
E. 相对危险度
17. [单选题]不属于职业中毒诊断内容的是
A. 职业史
B.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C. 家庭状况
D. 症状和体征
E. 实验室检查
18. [单选题]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生物转运方式不包括
A. 吞噬或胞饮
B. 基质扩散
C. 被动转运
D. 易化扩散
E. 主动转运
19. [单选题]关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判定条件中,正确的是
A. 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
B. 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
C. 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D. 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E. 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传染性
20. [单选题]《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以平为期,而不可过"。这反映了中医治则中的( )
A. 未病先防
B. 已病防变
C. 扶正和祛邪
D. 同病异治
E. 治病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