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往年考试真题(F0),更多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往年考试真题(F0),更多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关于治疗SARS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X线胸片示大片阴影并在48小时之内病灶面积增大>50%且在正位胸片上病灶面积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 
  B. 中毒症状重,持续发热,经对症治疗3天以上,体温仍超过38℃ 
  C. 目的在于抑制异常的免疫病理反应,减轻肺的渗出及损伤 
  D. 达到急性肺损伤的诊断标准 
  E. 出现ARDS 
 
2. [单选题]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的穴位是( )
  A. 隐白 
  B. 大敦 
  C. 太冲 
  D. 至阴 
  E. 足临泣 
 
3. [单选题]治疗痔疮肿痛出血,应首选的药物是( )
  A. 白茅根 
  B. 侧柏叶 
  C. 白及 
  D. 槐花 
  E. 小蓟 
 
4.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乙类传染病的是
  A. 霍乱 
  B. 鼠疫 
  C.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 风疹 
  E. 流行性感冒 
 
5. [单选题]补骨脂具有的功效是
  A. 祛寒除湿 
  B. 祛风止痒 
  C. 益肝明目 
  D. 活血止痛 
  E. 温脾止泻 
 
6. [单选题]《灵枢·五色》中,脾所处的面部部位是
  A. 鼻尖 
  B. 鼻翼 
  C. 人中 
  D. 鼻翼旁 
  E. 颧骨下 
 
7. [单选题]下列哪项属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阳水)变证水气上凌心肺的临床特征
  A. 头痛眩晕 
  B. 抽搐 
  C. 呼吸平稳,心跳正常 
  D. 口唇青紫,指甲发绀 
  E. 脉滑数 
 
8. [单选题]平肝降逆宜生用,止血宜煅用的药物是( )
  A. 石决明 
  B. 朱砂 
  C. 磁石 
  D. 牡蛎 
  E. 代赭石 
 
9. [单选题]太阴病兼表证的代表方剂是
  A. 麻黄汤 
  B. 桂枝汤 
  C. 理中汤 
  D. 附子汤 
  E. 真武汤 
 
10. [单选题]某患者,女性,31岁,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症见紫斑较多,颜色紫红,下肢尤甚,时发时止,头晕目眩,耳鸣,低热颧红,心烦盗汗,齿衄鼻衄,月经量多,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宜用
  A. 犀角地黄汤加减 
  B. 茜根散或玉女煎加减 
  C. 归脾汤加减 
  D. 桃红四物汤加减 
  E. 八珍汤加减 
 
11. [单选题]引起单纯性肥胖的病因哪项是错误的
  A. 营养摄入过多 
  B. 由疾病引起 
  C. 活动过少 
  D. 父母肥胖 
  E. 精神创伤 
 
12. [单选题]肝阳上亢型头痛,应配合的穴位是
  A. 三阴交、肝俞、脾俞 
  B. 太溪、肾俞、悬钟 
  C. 太冲、太溪、侠溪 
  D. 血海、膈俞、内关 
  E. 列缺、曲池、大椎 
 
13. [单选题]虚则补之属于( )
  A. 逆治法 
  B. 从治法 
  C. 治标法 
  D. 反治法 
  E. 治本法 
 
14. [单选题]女性,57岁,有溃疡病史,最近诊断为胃癌,对消化道肿瘤疗效较好的药物是
  A. 顺铂 
  B. 环磷酰胺 
  C. 白消安 
  D. 氟尿嘧啶 
  E. 巯嘌呤 
 
15. [单选题]流脑发病高峰年龄是
  A. 1~5个月 
  B. 6个月至5岁 
  C. 15~18岁 
  D. 20岁 
  E. 50岁以上 
 
16. [单选题]患者,男,25岁,右侧颞部被钝器击伤后昏迷30分钟,清醒4小时后再次出现昏迷,伴右侧瞳孔逐渐散大,出现左侧肢体瘫痪及生命体征变化。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
  A. 脑内血肿 
  B. 脑水肿 
  C. 脑挫伤 
  D. 急性硬膜外血肿 
  E. 急性硬膜下血肿 
 
17. [单选题]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主张大量使用的维生素是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E. 维生素E 
 
18. [单选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的中医治法是( )
  A. 平肝息风,育阴潜阳 
  B. 补气养血,活血通络 
  C. 豁痰化瘀,通经活络 
  D. 养阴通脉,益气活血 
  E. 化痰开窍,清热醒神 
 
19. [单选题]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 化生精气 
  B. 贮藏精气 
  C. 满而不能实 
  D. 藏而不泻 
  E. 受盛传化水谷 
 
20. [单选题]属DNA病毒的是
  A. 甲型肝炎病毒 
  B. 乙型肝炎病毒 
  C. 丙型肝炎病毒 
  D. 丁型肝炎病毒 
  E. 戊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