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急诊医学职称副高考试模拟题(M6),更多急诊(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急诊医学职称副高考试模拟题(M6),更多急诊(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阴阳学说认为阴和阳( )
  A. 统一是相对的、暂时的 
  B. 对立是绝对的 
  C. 既可以孤立存在,又可相辅相成 
  D. 统一是永恒的、不变的 
  E. 对立是相对的、暂时的 
 
2. [单选题]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单相波转复所需首次能量为 ( )
  A. 300 J 
  B. 100 J 
  C. 150 J 
  D. 200 J 
  E. 50 J 
 
3. [单选题]患者男,40岁。1年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心肌坏死诊断最可靠的是
  A. 冠状T 
  B. ST段压低 
  C. T波高大 
  D. 异常Q波 
  E. 低电压 
 
4. [多选题]下列哪种人可进入高原地区 ( )
  A. 患有器质性疾病者 
  B. 年龄大于60岁者 
  C. 重度神经衰弱 
  D. 呼吸道感染者 
  E. 轻度高血压者 
 
5. [多选题]但热不寒可见于( )
  A. 表热证 
  B. 虚热证 
  C. 里实热证 
  D. 湿温病 
  E. 气分证 
 
6. [多选题]妊娠恶阻的证型包括( )
  A. 气血虚弱 
  B. 脾胃虚弱 
  C. 阴虚内热 
  D. 肝胃不和 
  E. 肾阳虚衰 
 
7. [多选题]下列类型水肿属中医"阳水"范围的有( )
  A. 肾阳衰微 
  B. 风水泛滥 
  C. 水湿浸渍 
  D. 脾阳不振 
  E. 湿热壅盛 
 
8. [单选题]硝普钠是一种直接作用于外周血管的快速强效药物,它的作用不包括
  A. 扩张静脉血管,降低心室充盈压 
  B. 扩张动脉血管,减轻后负荷 
  C. 增加室壁张力和心排量 
  D. 治疗高血压急症和肺动脉高压 
  E. 可引起惊厥、意识模糊等氰化物中毒表现 
 
9. [单选题]再灌注时白细胞增多与下列何种物质增多有关
  A. 补体 
  B. 激肽 
  C. 前列腺素 
  D. 白三烯 
  E. 组胺 
 
10. [单选题]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经纠正酸中毒后发生抽搐,最迅速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A. 口服镇静剂 
  B. 肌内注射维生素D 
  C. 肌内注射地西泮 
  D. 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E. 静脉注射呋塞米 
 
11. [单选题]暑、火、燥三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
  A. 为阳邪 
  B. 炎热 
  C. 伤津 
  D. 动血 
  E. 生风 
 
12. [单选题]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
  A. 为阳邪,具有升发向上的特性 
  B. 为阳邪,其性轻扬,可致腠理开泄 
  C. 为阳邪,性炎上 
  D. 为阳邪,多夹湿致病 
  E. 为阳邪,性炎热 
 
13. [多选题]气体交换不良的体征包括 ( )
  A. 发绀 
  B. 无效咳嗽 
  C. 呼吸困难加重 
  D. 吸气时出现高调嗓音 
  E. 乏力 
 
14. [单选题]男性,62岁,因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估计下列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小
  A. 急性大量心包积液、心脏压塞 
  B. 急性心肌梗死 
  C. 肺动脉栓塞 
  D. 室性心动过速 
  E. 肺源性心脏病 
 
15. [单选题]唾液中除含有唾液淀粉酶外还有
  A. 蛋白分解酶 
  B. 溶菌酶 
  C. 脂肪酶 
  D. 肽酶 
  E. 寡糖酶 
 
16. [单选题]患者女,2岁。腹泻3 d,诊断为重型腹泻,经静脉补充有效量的3:2:1液治疗,脱水明显纠正,尿量增加,但患儿仍有腹胀,精神差,肌张力低。首先需考虑
  A. 低钠血症 
  B. 低钾血症 
  C. 低钙血症 
  D. 低镁血症 
  E. 低氯血症 
 
17. [多选题]具有活血止痛功效的药物是( )
  A. 乳香 
  B. 青皮 
  C. 沉香 
  D. 鸡血藤 
  E. 五灵脂 
 
18. [单选题]哪一种农药中毒最易出现血尿( )
  A. 西力生 
  B. 杀虫双 
  C. 代森锌 
  D. 杀虫脒 
  E. 灭多威 
 
19. [单选题]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
  A. 正气 
  B. 正气不足 
  C. 邪气 
  D. 邪气亢盛 
  E. 邪气损正 
 
20. [单选题]急性吗啡中毒的特效解毒药 ( )
  A. 安易醒 
  B. 亚硝酸异戊脂 
  C. 解氟灵 
  D. 硫代硫酸钠 
  E. 纳洛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