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医学职称考试宝典2024中医骨伤科正高在线题库(K5),更多中医骨伤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医学职称考试宝典2024中医骨伤科正高在线题库(K5),更多中医骨伤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肺热腑实证的治疗,当用何方
  A. 调胃承气汤 
  B. 宣白承气汤 
  C. 桃仁承气汤 
  D. 增液承气汤 
  E. 葛根芩连汤 
 
2. [多选题]和解表里法包括( )
  A. 开达膜原 
  B. 和解截疟 
  C. 宣气化湿 
  D. 分消走泄 
  E. 分利湿邪 
 
3. [多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形容夏天脉象的生理变化有
  A. 浮 
  B. 洪 
  C. 泛泛乎万物有余 
  D. 在肤 
  E. 矩 
 
4. [多选题]厥证治法包括( )
  A. 回阳救逆法 
  B. 辛寒清热法 
  C. 寒温并用,安蛔止痛法 
  D. 舒肝解郁法 
  E. 温胃化饮法 
 
5. [多选题]关于陈旧性外伤性脱位,正确的是
  A. 指新鲜脱位未得到及时治疗,时间超过3周以上者 
  B. 关节的弹性固定和脱位特有的畸形已经消失 
  C. 所有陈旧性脱位均可试用手法闭合复位 
  D. 对骨质疏松、心脏病等患者,不宜采用手法整复,可用药物熏洗、按摩等方法治疗 
  E. 关节的弹性固定和畸形仍然存在 
 
6. [多选题]下列哪些因素容易引起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 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B. 股骨转子间骨折 
  C. 创伤性髋关节脱位 
  D. 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E. 股骨干骨折 
 
7. [多选题]在《灵枢·寿夭刚柔》篇中,药熨的方药组成中包括( )
  A. 醇酒二十升 
  B. 蜀椒一斤 
  C. 干姜一斤 
  D. 桂心一斤 
  E. 麻黄一斤 
 
8. [多选题] 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经清创后伤口可采用
  A.  表层皮片植皮 
  B.  中厚皮片植皮 
  C.  全厚皮片植皮 
  D.  损伤轻微,于伤缘未断离的皮瓣可以去脂肪后覆盖创面 
  E.  肌腱外露可以用全厚皮片植皮 
 
9. [多选题]肾气丸的药物组成是( )
  A. 干地黄、山茱萸 
  B. 茯苓、薯蓣 
  C. 党参、白术 
  D. 牡丹皮、泽泻 
  E. 附子、桂枝 
 
10. [多选题]肘关节脱位晚期易出现的并发症有( )
  A. 关节僵硬 
  B. 创伤性关节炎 
  C. 迟发性神经炎 
  D. 肘内翻畸形 
  E. 骨化性肌炎 
 
11.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五苓散的适应证
  A. ,脐下悸 
  B. 小便不利 
  C. 头目昏眩 
  D. 呕吐涎沫 
  E. 动则心悸 
 
12. [单选题]秋燥,症见发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苔薄白而燥,治宜
  A. 麻杏石甘汤 
  B. 清燥救肺汤 
  C. 千金苇茎汤 
  D. 黄连阿胶汤 
  E. 沙参麦冬汤 
 
13. [单选题]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
  A. 麻黄汤 
  B. 葛根汤 
  C. 小青龙汤 
  D. 大青龙汤 
  E. 麻杏甘石汤 
 
14. [多选题]容易发生褥疮的部位是
  A. 骶骨 
  B. 髂后上棘 
  C. 股骨大转子 
  D. 足踝 
  E. 膝关节 
 
15. [单选题]下述何者为大承气汤服法
  A. 少少温服之 
  B. 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C. 温顿服 
  D. 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E. 分温再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16. [单选题]《痹论》“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是
  A. 心痹的症状 
  B. 肺痹的症状 
  C. 肾痹的症状 
  D. 脾痹的症状 
  E. 肝痹的症状 
 
17. [多选题]温经汤的药物组成是( )
  A. 吴茱萸、桂枝、甘草 
  B. 当归、川芎、白芍 
  C. 人参、丹皮、阿胶 
  D. 半夏生姜麦冬 
  E. 黄芪茯苓山药 
 
18. [多选题] 肱骨干骨折整复时手法错误的是
  A.  手法宜轻柔 
  B.  力争一次复位成功 
  C.  禁用粗暴手法 
  D.  强力牵引 
  E.  可反复多次整复 
 
19. [多选题]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的药物是
  A. 大蓟 
  B. 小蓟 
  C. 地榆 
  D. 槐花 
  E. 侧柏叶 
 
20. [多选题]《内经》记载的下列病证中,具有“肿胀”表现的有
  A. 劳风 
  B. 肤胀 
  C. 水胀 
  D. 鼓胀 
  E. 脾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