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妇科卫生副高高级职称2024历年真题下载(F4),更多中医妇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妇科卫生副高高级职称2024历年真题下载(F4),更多中医妇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白虎加人参汤证症见时时恶风,背微恶寒的机理是( )
  A. 卫表阳虚 
  B. 表有风寒 
  C. 气津两伤 
  D. 汗出肌疏 
  E. 里有阳虚 
 
2. [单选题]《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的"两虚"是指
  A. 自然界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充实 
  B. 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 
  C. 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 
  D. 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 
  E. 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3. [单选题]具有疗伤续断、活血祛瘀止痛功效的药物是
  A. 冬虫夏草 
  B. 菟丝子 
  C. 沙苑子 
  D. 杜仲 
  E. 续断 
 
4. [单选题]血瘀型产后小便不通,应选( )。
  A. 生化汤 
  B. 血府逐瘀汤 
  C. 加味四物汤 
  D. 木通散 
  E. 身痛逐淤汤 
 
5. [单选题]患者,女,35岁,咳嗽咯痰,色黄质黏,咳时伴有胸闷憋气,大便干结.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滑数,宜首选
  A. 竹沥 
  B. 半夏 
  C. 贝母 
  D. 瓜蒌 
  E. 旋覆花 
 
6. [多选题]下列各项,煎服方法正确的是
  A. 大黄后下 
  B. 芒硝冲服 
  C. 番泻叶开水泡服或后下 
  D. 芦荟入丸散服 
  E. 甘遂入丸散服或外用 
 
7. [单选题]产后乳汁自出,量多,质稠,乳房胀痛,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属( )。
  A. 肝胃不和 
  B. 肝经郁热 
  C. 肝肾阴虚 
  D. 肝郁气滞 
  E. 以上都不是 
 
8. [单选题]“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故疏肝方中,佐以健脾之品,代表方为( )。
  A. 柴胡疏肝散 
  B. 逍遥散 
  C. 四逆散 
  D. 开郁种玉汤 
  E. 龙胆泻肝汤 
 
9. [多选题]下列属于气血失调的是
  A. 气滞血瘀 
  B. 气不摄津 
  C. 气虚血瘀 
  D. 气随血脱 
  E. 气血两虚 
 
10. [单选题]大承气汤用治热厥,体现的治法是
  A. 通因通用 
  B. 寒因寒用 
  C. 热因热用 
  D. 塞因塞用 
  E. 以泻代清 
 
11.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
  A. 自汗不止 
  B. 小便失禁 
  C. 滑胎 
  D. 崩漏 
  E. 呼吸微弱而不规则 
 
12. [多选题]可用于治疗肾阴亏虚型产后小便淋痛的方剂有
  A. 八正散 
  B. 丹栀逍遥散 
  C. 化阴煎 
  D. 知柏地黄汤 
  E. 沉香散 
 
13. [单选题]对《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的错误理解是
  A. 肾精源于先天,充于后天 
  B. 肾主藏精,有藏有泻 
  C. 肾精之盛衰,关系全身之盛衰 
  D. 肾司气化 
  E. 五藏精气充盛,肾才能泄精 
 
14. [单选题]经血非时而下,或量多如注,或量少淋漓,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选方是;( )。
  A. 左归丸 
  B. 右归丸 
  C. 固经丸 
  D. 归肾丸 
  E. 六味地黄丸 
 
15. [单选题]《素问·五藏别论》归纳的六腑功能特点是
  A. 实而不能满 
  B. 满而不能实 
  C. 实而能满 
  D. 满而能实 
  E. 以上均不是 
 
16. [单选题]喜润恶燥的是
  A. 脾 
  B. 三焦 
  C. 膀胱 
  D. 胃 
  E. 小肠 
 
17. [单选题]在颈外侧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的腧穴是:
  A. 扶突 
  B. 天突 
  C. 水突 
  D. 人迎 
  E. 天窗 
 
18. [单选题]下述阴虚阳亢经行眩晕的主证中,哪项是错误的:
  A. 面色萎黄 
  B. 经期头晕目眩 
  C. 烦躁易怒 
  D. 口干咽燥 
  E. 月经量多色红 
 
19. [单选题]久病患者,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腹部胀满,但时有缓减,腹痛而喜按,舌胖嫩而苔润,脉细弱而无力。其病机是
  A. 真实假虚 
  B. 真实病证 
  C. 真虚假实 
  D. 真虚病证 
  E. 虚中夹实证 
 
20. [单选题]用药禁忌的内容除哪项外
  A. 配伍禁忌 
  B. 妊娠用药禁忌 
  C.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D. 炮制禁忌 
  E. 证候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