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呼吸内科医学正高2024历年真题库(I0),更多呼吸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呼吸内科医学正高2024历年真题库(I0),更多呼吸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根据肺动脉平均压(PAPm)将肺动脉高压进行分级,正确的是
  A. 正常≤25mmHg 
  B. 重度>45mmHg 
  C. 中度36~45mmHg 
  D. 轻度26~35mmHg 
  E. 极重度>55mmHg 
 
2. [单选题]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
  A. 正气 
  B. 正气不足 
  C. 邪气 
  D. 邪气亢盛 
  E. 邪气损正 
 
3. [单选题]弦脉的脉象是( )
  A. 形直体长 
  B. 状如波涛 
  C. 浮而搏指 
  D. 脉形宽大 
  E. 脉来绷紧 
 
4. [多选题]"木"性具有的特征包括( )
  A. 生长 
  B. 升发 
  C. 条达 
  D. 舒畅 
  E. 升腾 
 
5. [多选题]恶露不尽的病因病机是( )
  A. 血热 
  B. 肾虚 
  C. 血瘀 
  D. 气虚 
  E. 肝郁 
 
6. [单选题]现有的经穴数目为( )
  A. 360个 
  B. 361个 
  C. 362个 
  D. 364个 
  E. 365个 
 
7. [多选题]"土"性具有的特征包括( )
  A. 生化 
  B. 承载 
  C. 受纳 
  D. 温热 
  E. 润下 
 
8. [多选题]属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白天临床表现的是
  A. 嘈睡 
  B. 呼吸暂停 
  C. 遗尿 
  D. 个性变化 
  E. 精神行为异常 
 
9. [多选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使用利尿剂应掌握的原则是
  A. 作用快速的利尿剂 
  B. 作用缓和的利尿剂 
  C. 注意补充电解质 
  D. 大剂量利尿剂 
  E. 小剂量利尿剂 
 
10. [单选题]泄泻的最佳治疗原则是( )
  A. 清热燥湿 
  B. 解表化湿 
  C. 扶肝抑脾 
  D. 运脾化湿 
  E. 温补肾阳 
 
11. [多选题]结核患者在下列何种情况下需加用激素治疗
  A. 重症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B. 抗结核治疗2个月病灶吸收不明显 
  C. 结核性腹膜炎伴肠粘连、肠梗阻者 
  D. 结核性脑膜炎、颅内压高、脑脊液蛋白升高时 
  E. 急性结核性心包炎早期,心包大量积液 
 
12. [多选题]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的演变过程可归纳为
  A. 肺泡壁弹性减弱或破坏 
  B. 肺内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 细支气管管腔不完全阻塞 
  D. 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血液供应减少 
  E. 肺泡内气体积聚 
 
13. [多选题]关于各种抗结核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 链霉素--肝毒性、肾毒性、末梢神经炎 
  B. 异烟肼--听力减退、肝毒性、关节痛 
  C. 吡嗪酰胺--血尿酸增高、痛风样关节炎、肝毒性 
  D. 利福平--肝毒性、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 
  E. 乙胺丁醇--肾毒性、听力障碍、视力障碍 
 
14. [多选题]肺结核的X线表现
  A. 斑点、条索、结节状 
  B. 密度较高、浓淡不一,片状影 
  C. 大片均匀致密影,上缘弧形向上 
  D. 团块影,有分叶,有短毛刺 
  E. 蜂窝状或卷发样阴影 
 
15. [单选题]下列病证中,一般不见腻苔的是( )
  A. 湿热 
  B. 痰饮 
  C. 寒湿 
  D. 水湿 
  E. 津伤 
 
16. [单选题]取中府配肺俞治疗咳喘,属配穴法中的( )
  A. 表里配穴法 
  B. 远近配穴法 
  C. 上下配穴法 
  D. 左右配穴法 
  E. 前后配穴法 
 
17. [单选题]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 )
  A. 出血量多 
  B. 出血不畅 
  C. 出血夹有血块 
  D. 出血伴有疼痛 
  E. 出血量少 
 
18. [多选题]经络的生理功能是( )
  A. 调节机能平衡 
  B. 感应传导 
  C. 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D. 沟通表里上下 
  E. 联系脏腑器官 
 
19. [多选题]对气管软骨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为完整的软骨环 
  B. 一般为14~17个 
  C. 气管切开术通常在第3~5气管软骨环处施行 
  D. 气管由气管软骨环构成 
  E. 甲状腺峡位于第4~6气管软骨环前方 
 
20. [多选题]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包括
  A. 吸烟 
  B. 感染 
  C. 精神因素 
  D. 气候 
  E. 理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