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口腔修复正高2024真题答疑(L3),更多口腔修复(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口腔修复正高2024真题答疑(L3),更多口腔修复(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自凝成型的方法有
  A. 涂塑成型 
  B. 气压成型 
  C. 加压成型 
  D. 加热成型 
  E. 注塑成型 
 
2. [多选题]对于孤立基牙在装盒时的处理方法是
  A. 不能将石膏基牙削平,以免卡环移位 
  B. 孤立基牙不要靠近型盒壁,离开1cm以上 
  C. 将石膏基牙完全削去,卡环臂悬空 
  D. 将石膏基牙卡环以上部分削平 
  E. 使蜡型全部暴露,形成上半盒的石膏陟嵴 
 
3. [多选题]下述造成铸件表面粗糙的原因有
  A. 熔模本身及熔模表面活性剂的不正确使用 
  B. 包埋材料的粉液比例不当及颗粒分布不均匀 
  C. 铸型烘烤及焙烧不正确 
  D. 合金过熔 
  E. 铸造后铸型冷却过快 
 
4. [多选题]以下有关C1说法正确的有
  A. 依赖钙离子 
  B. Cls属于γ球蛋白 
  C. 由Clq旷Clr和Cls构成的复合物 
  D. 不依赖钙离子 
  E. Clq属于γ球蛋白 
 
5. [单选题]《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以平为期,而不可过"。这反映了中医治则中的( )
  A. 未病先防 
  B. 已病防变 
  C. 扶正和祛邪 
  D. 同病异治 
  E. 治病求本 
 
6. [多选题]毫针刺法中常用的进针方法有( )
  A. 夹持进针法 
  B. 指切进针法 
  C. 提捏进针法 
  D. 自然仰卧法 
  E. 舒张进针法 
 
7. [单选题]下消最显著的特征是( )
  A. 多食而瘦 
  B. 渴而多饮 
  C. 尿有甜味 
  D. 尿多而混浊如膏 
  E. 口渴喜饮 
 
8. [多选题]龋病治疗的目的是
  A. 终止病变过程 
  B. 保护牙髓 
  C. 恢复牙的形态 
  D. 恢复牙的功能 
  E. 维持与邻近软硬组织的正常生理解剖关系 
 
9. [多选题]望舌质时应注意观察( )
  A. 舌色 
  B. 舌形 
  C. 舌态 
  D. 舌下络脉 
  E. 苔色 
 
10. [单选题]经络系统中,"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为( )
  A. 经别 
  B. 经筋 
  C. 正经 
  D. 奇经 
  E. 别络 
 
11. [多选题]拔罐疗法的禁忌证有( )
  A. 出血性疾病 
  B. 水肿性疾病 
  C. 大血管部 
  D. 孕妇腰腹部 
  E. 毛发过多处 
 
12. [多选题]属于"补其不足"治疗方法的是( )
  A. 和胃 
  B. 补气 
  C. 养血 
  D. 活血化瘀 
  E. 补阳 
 
13. [多选题]痿软舌的主病是( )
  A. 阴液枯涸 
  B. 热灼津伤 
  C. 气血俱虚 
  D. 肝风内动 
  E. 痰热阻络 
 
14. [单选题]患者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心悸,健忘,神疲,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为( )
  A. 补气活血,镇惊安神 
  B.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C.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D.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E. 以上均不是 
 
15. [多选题]下列窝洞预备的原则中,哪项是正确的
  A. 不可完全去净腐质 
  B. 保护牙髓 
  C. 制备抗力形 
  D. 制备固位形 
  E. 窝洞点线角为钝角 
 
16. [单选题]患者因体质虚弱,或过于饥饿、情绪紧张及针刺手法过强等引起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甚至胸闷心慌、汗出肢冷、脉搏微弱、不省人事的属针刺异常情况中的( )
  A. 滞针 
  B. 后遗感 
  C. 弯针 
  D. 晕针 
  E. 气胸 
 
17. [单选题]旋覆花配伍赭石同用,可增强( )
  A. 消痰行水之功 
  B. 凉血止血之功 
  C. 平肝潜阳之功 
  D. 重镇安神之功 
  E. 降逆下气之功 
 
18. [多选题]越鞠丸的药物组成是( )
  A. 香附 
  B. 川芎 
  C. 苍术 
  D. 神曲、栀子 
  E. 柴胡 
 
19. [单选题]镇肝熄风汤的君药是( )
  A. 赭石 
  B. 怀牛膝 
  C. 龙骨 
  D. 玄参 
  E. 茵陈 
 
20. [单选题]月经停闭数月,头晕心悸,气短无力,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方选( )
  A. 参苓白术散 
  B. 人参养荣汤 
  C.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D. 丹溪治湿痰方 
  E. 逍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