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针灸学高级职称(副高)考试模拟试卷(W4),更多针灸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针灸学高级职称(副高)考试模拟试卷(W4),更多针灸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胃的下合穴位于( )
  A. 肝经 
  B. 肾经 
  C. 胃经 
  D. 膀胱经 
  E. 胆经 
 
2. [单选题]患者,女,45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近日咽喉肿痛,咳嗽咯黄痰,胸闷气喘,喉中痰鸣。用药首选
  A. 元参 
  B. 射干 
  C. 黄芩 
  D. 蝉衣 
  E. 桔梗 
 
3. [多选题]拔罐疗法的禁忌证有( )
  A. 出血性疾病 
  B. 水肿性疾病 
  C. 大血管部 
  D. 孕妇腰腹部 
  E. 毛发过多处 
 
4. [多选题]治疗癔病心脾两虚者,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脾俞 
  B. 膻中 
  C. 三阴交 
  D. 足三里 
  E. 中脘 
 
5. [多选题]可以治疗发热伴头痛、咽肿、目赤肿痛的配伍是( )
  A. 关冲、曲池、少商、头临泣 
  B. 外关、中渚、液门、角孙 
  C. 丝竹空、阳池、关冲、支沟 
  D. 大椎、风池、廉泉、关冲 
  E. 中脘、外关、内关、足三里 
 
6. [单选题]小建中汤原方中芍药与桂枝的用量比例为
  A. 5:1 
  B. 4:1 
  C. 3:1 
  D. 2:1 
  E. 1:1 
 
7. [单选题]刘某,男,62岁。咳喘反复发作10余年。现喘促气短,动则喘甚,汗出肢冷,舌淡,脉沉细。治疗应主选哪些经穴
  A. 手太阴、足少阴、督脉 
  B. 手太阴、足太阴、任脉 
  C. 手太阴、足厥阴、督脉 
  D. 手太阴、足少阴、背俞穴 
  E. 手太阴、足太阴、足少阴 
 
8. [单选题]针灸治疗扭伤选取的腧穴属于
  A. 阳明经 
  B. 局部或邻近取穴 
  C. 太阳经 
  D. 少阳经 
  E. 太阴经 
 
9. [单选题]泄泻症见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腹部隐痛喜按,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者针灸治疗宜
  A. 针灸并用,补法 
  B. 只针不灸,补法 
  C. 只灸不针,泻法 
  D. 针灸并用,补泻兼施 
  E. 只针不灸,补泻兼施 
 
10. [单选题]用大枣最多的方剂是
  A. 苓桂枣甘汤 
  B. 十枣汤 
  C. 当归四逆汤 
  D. 桂枝汤 
  E. 炙甘草汤 
 
11. [多选题]属原络配穴法的是
  A. 公孙、丰隆 
  B. 太冲、光明 
  C. 内关、阳池 
  D. 列缺、合谷 
  E. 神门、支正 
 
12. [多选题]治疗胃痛的基本处方是
  A. 公孙 
  B. 中脘 
  C. 期门 
  D. 足三里 
  E. 内关 
 
13. [单选题]病者患慢性胃病十余年,经常胃脘隐痛,时心悸或衄血,梦遗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苔薄白,脉象沉弦,治用
  A.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B. 小建中汤 
  C. 黄芪建中汤 
  D. 薯蓣丸 
  E. 酸枣仁汤 
 
14. [单选题]不适合用穴位注射法的是
  A. 哮喘 
  B. 胃痛 
  C. 腹泻 
  D. 面神经麻痹 
  E. 心肌梗死 
 
15. [单选题]乌梅丸可用于治疗
  A. 寒厥 
  B. 水厥 
  C. 热厥 
  D. 蛔厥 
  E. 痰厥 
 
16. [多选题]《伤寒论》中引起喘的原因有
  A. 风寒外袭 
  B. 水寒射肺 
  C. 邪热壅肺 
  D. 阳明实热迫肺 
  E. 风邪壅肺 
 
17. [单选题]下列哪项非行针辅助手法:
  A. 震颤法 
  B. 提插法 
  C. 刮法 
  D. 搓柄法 
  E. 循法 
 
18. [单选题]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者宜用
  A. 小承气汤 
  B. 桂枝汤 
  C. 桂枝加附子汤 
  D. 小柴胡汤 
  E. 大柴胡汤 
 
19. [单选题]茯苓四逆汤的药物组成:
  A. 茯苓、人参、附子 
  B. 茯苓、干姜、附子 
  C. 茯苓、人参、附子、甘草 
  D. 茯苓、人参、甘草、附子、生姜 
  E. 茯苓、人参、甘草、附子、干姜 
 
20. [单选题]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浊阴"在人体内的分布规律是
  A. 五脏、下窍、六腑 
  B. 四肢、五脏、六腑 
  C. 六腑、上窍、腠理 
  D. 腠理、四肢、五脏 
  E. 腠理、下窍、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