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高级卫生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妇科卫生职称副高海量题库(W5),更多中西医结合妇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高级卫生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妇科卫生职称副高海量题库(W5),更多中西医结合妇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不能用来估计孕周的是
  A. 末次月经第1日 
  B. 早孕反应开始出现的日期 
  C. 开始觉察胎动的日期 
  D. 测量子宫长度值 
  E. 测量腹围值 
 
2. [多选题]麻子仁丸的药物组成是( )
  A. 麻子仁、杏仁 
  B. 枳实、厚朴 
  C. 大黄 
  D. 芒硝 
  E. 芍药 
 
3. [单选题]《痿论》痿证的治疗原则,除下列哪一项外均是
  A. 独取阳明 
  B. 补其荥 
  C. 通其俞 
  D. 补益五脏 
  E. 因时制宜 
 
4. [单选题]据《素问·五藏别论》,水谷入口,则
  A. 肠实而胃虚 
  B. 胃实而肠虚 
  C. 肠胃俱实 
  D. 肠胃俱虚 
  E. 以上均不是 
 
5. [多选题]骨盆内测量的径线
  A. 坐骨棘间径 
  B. 骶耻外径 
  C. 粗隆间径 
  D. 骶耻内径 
  E. 坐骨切迹宽度 
 
6. [多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五色明润含蓄,有光泽者,提示( )
  A. 阳气未散 
  B. 阴气未动 
  C. 胃气未败 
  D. 精气未衰 
  E. 疾病预后尚佳 
 
7. [多选题]以下选项可以归为一类的是( )
  A. 舌 
  B. 脉 
  C. 笑 
  D. 苦 
  E. 生之本 
 
8. [单选题]《至真要大论》云:“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对“气宜”的解释是
  A. 五脏气机所宜 
  B. 六气主时所宜 
  C. 药物气味所宜 
  D. 营卫之气所宜 
  E. 以上均不是 
 
9. [单选题]下述妊娠期母体生理变化错误的是
  A. 黄体功能于孕10周后由胎盘取代 
  B. 不哺乳者垂体生乳素产生后3周内降至非孕时水平 
  C. 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孕妇易患糖尿病 
  D. 肾盂肾炎和胆石症发作与高水平孕激素有关 
  E. 妊娠32~34周时心搏出量及血容量达高峰 
 
10. [单选题]丁香的功效有
  A. 温肾助阳、行气止痛 
  B. 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C. 温肺化饮、温脾止泻 
  D. 温肝散寒、温肾助阳 
  E.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 
 
11. [单选题]《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变部位是
  A. 肾 
  B. 胃 
  C. 肺 
  D. 心 
  E. 脾 
 
12.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吴鞠通提出的湿温病初起"三禁"的后果
  A. 误汗则神昏耳聋 
  B. 误汗甚则目瞑不欲言 
  C. 误下则洞泄 
  D. 误滋补则病深不解 
  E. 误温补则化燥伤阴 
 
13. [单选题]后世养血调经名方四物汤是从《金匮要略》哪个方剂化裁而成
  A. 当归散 
  B. 当归芍药散 
  C. 胶艾汤 
  D. 当归建中汤 
  E. 麦门冬汤 
 
14. [单选题]有关会阴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 厚3~4cm 
  B. 是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 
  C. 表面为皮肤及皮下脂肪 
  D. 妊娠时会阴组织变软有利于分娩 
  E. 中心腱联合一对肛门外括约肌及筋膜 
 
15. [单选题]不是胎盘剥离征象的项目是
  A. 子宫体变硬呈球形 
  B. 子宫缩小,宫底下降 
  C. 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 
  D. 阴道少量流血 
  E. 轻压耻骨联合上方,外露脐带不再回缩 
 
16. [多选题]桑杏汤证有( )
  A. 身热、头晕、目赤、耳鸣 
  B. 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 
  C. 烦渴引饮、胸满胁痛 
  D. 咽干鼻燥、苔薄白舌边尖红润 
  E. 大便秘结 
 
17. [单选题]肿瘤局限于一侧卵巢,闭孔淋巴结有转移,下列哪项恰当
  A. Ⅱb期 
  B. Ⅲc期 
  C. Ⅱc期 
  D. Ⅱa期 
  E. Ⅰc期 
 
18. [单选题]影响子宫复旧不良的因素是
  A. 胎盘功能不良 
  B. 子宫炎症 
  C. 初产妇 
  D. 长时间卧床 
  E. 授乳 
 
19. [单选题]《灵枢·本神》所提出的“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是为了了解
  A. 患病之因 
  B. 精神魂魄之存亡 
  C. 病者的体质 
  D. 病之虚实 
  E. 以上都是 
 
20. [多选题]第一产程时常用监测子宫收缩的方法有
  A. 听诊法 
  B. 胎儿监测仪 
  C. B超监测 
  D. 肛门指诊 
  E. 触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