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2024临床营养卫生副高高级职称历年真题解析(V5),更多临床营养(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2024临床营养卫生副高高级职称历年真题解析(V5),更多临床营养(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在加氧酶的作用下1分子β胡萝卜素可以生成
  A. 1分子视黄醛 
  B. 2分子视黄醛 
  C. 3分子视黄醛 
  D. 4分子视黄醛 
  E. 6分子视黄醛 
 
2. [单选题]针刺背俞穴时常选用的体位是( )
  A. 仰卧位 
  B. 侧卧位 
  C. 俯卧位 
  D. 仰靠坐位 
  E. 俯伏坐位 
 
3. [单选题]引起"着痹"的主要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火邪 
 
4. [单选题]预防肥胖的根本措施是
  A. 充分的体力活动和适当的饮食摄入量 
  B. 控制饮食 
  C. 多参加体育锻炼 
  D. 适量服用减肥保健品 
  E. 随时监测,及时服药 
 
5. [单选题]糖类的特殊动力作用为其本身产生能量的
  A. 1%~2% 
  B. 15% 
  C. 5%~6% 
  D. 10%~20% 
  E. 30% 
 
6. [单选题]下述不是造成寒冷地区人群矿物质缺乏原因的是
  A. 食物来源不足 
  B. 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C. 机体代谢增加 
  D. 机体排出增加 
  E. 机体需要增加 
 
7. [单选题]"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指( )
  A. 阴中求阳 
  B. 阳病治阴 
  C. 寒因寒用 
  D. 寒者热之 
  E. 热者寒之 
 
8. [单选题]3~6岁小儿的膳食安排错误的是
  A. 食物多样,粗细粮交替 
  B. 不宜多食刺激性食物 
  C. 食物应软硬适中 
  D. 荤素菜搭配 
  E. 早、中、晚与家人一起有规律地进餐3次 
 
9. [单选题]胆石症患者
  A. 不用限制胆固醇摄入 
  B. 严格限制胆固醇摄入,每日100mg以下 
  C. 胆固醇应限制在每日300mg以下 
  D. 高脂肪、低胆固醇膳食 
  E. 低胆固醇、低碳水化合物膳食 
 
10. [单选题]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是食品卫生执法监督和什么相结合的措施或手段,两者主体享有不同的权利、承担不同的义务
  A. 强制管理 
  B. 自身管理 
  C. 卫生处罚 
  D. 卫生管理 
  E. 卫生监管 
 
11. [多选题]谷类加工的目的是( )。
  A. 改善感官性状 
  B. 提高消化吸收率 
  C. 营养素强化 
  D. 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E. 去除杂质 
 
12. [单选题]重度食管炎营养支持应采用的有效途径为
  A. 经鼻胃管管饲 
  B. 经口进食 
  C. 静脉营养 
  D. 经直肠营养 
  E. 经口+静脉营养 
 
13. [单选题]食用牡蛎后引起荨麻疹、湿疹的可能原因是
  A. 体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 
  B. 红细胞中缺少单加氧酶 
  C. 体内缺乏半乳糖激酶 
  D. 食物中含有酪胺 
  E. 食物中含有组胺释放因子 
 
14. [单选题]由氮计算蛋白质的换算系数是( )。
  A. 6.25 
  B. 2.56 
  C. 5.62 
  D. 6.90 
  E. 7.00 
 
15. [单选题]苯作业人员不宜过高的摄入
  A. 黄油 
  B. 牛奶 
  C. 巧克力 
  D. 水果 
  E. 豆浆 
 
16. [单选题]C18∶0是
  A. 单不饱和脂肪酸 
  B. 多不饱和脂肪酸 
  C. 饱和脂肪酸 
  D. 类脂 
  E. 固醇 
 
17. [单选题]烧伤病人的氮热比为( )。
  A. 1:(100~120) 
  B. 1:(150~200) 
  C. 1:(180~200) 
  D. 1:(250~300) 
  E. 1:400 
 
18. [单选题]寒邪致病,症见肢体屈伸不利,是由于( )
  A.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B. 寒客肌表,卫阳被遏 
  C. 寒性凝滞,痹阻经脉 
  D. 寒性收引,筋脉挛急 
  E. 寒邪入里,直中三阴 
 
19. [多选题]生理性体重下降必须符合的条件是
  A. 生后1周内体重下降3%~9% 
  B. 必须为顺产婴儿 
  C. 出生后10d内恢复至出生体重 
  D. 均为人乳喂养儿 
  E. 必须是1胎1产 
 
20. [单选题]氨基酸模式是
  A. 以酪氨酸为1计算而得 
  B. 以赖氨酸为1计算而得 
  C. 以丙氨酸为1计算而得 
  D. 以色氨酸为1计算而得 
  E. 以缬氨酸为1计算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