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眼科学副高卫历年真题(X1),更多中医眼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眼科学副高卫历年真题(X1),更多中医眼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引起混睛障的病因有,除了:
  A. 葡萄球菌感染 
  B. 结核杆菌感染 
  C. 先天性梅毒感染 
  D. 麻风病毒感染 
  E.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2. [单选题]白内障针拨八法记载于
  A. 《外台秘要》 
  B. 《审视瑶函》 
  C. 《目经大成》 
  D. 《秘传眼科龙木论》 
  E. 《秘传眼科纂要》 
 
3. [单选题]患者女,车祸后致双下肢严重粉碎性骨折,伤后3天出现双眼视力下降,检查Vod0.3,Vos0.1,双眼视网膜动脉细,反光强,静脉迂曲并见散在点片状出血及棉绒斑,右眼黄斑区见黄白色渗出。该患者初步诊断为( )
  A. Berlin水肿 
  B. Purtscher病 
  C. Terson综合征 
  D. 转移性眼内炎 
  E. 视网膜挫伤 
 
4. [多选题]服用洋地黄后少数患者会出现下列哪些症状( )
  A. 视物模糊 
  B. 黄绿视 
  C. 畏光或闪光感 
  D. 弱视 
  E. 黄斑部靶心状色素紊乱 
 
5. [单选题]酸枣仁汤的功用是
  A. 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B.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C. 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D. 补肾宁心,益智安神 
  E. 养心安神,滋阴补肾 
 
6. [单选题]黄苔一般主
  A. 寒证 
  B. 热证 
  C. 痰饮 
  D. 湿证 
  E. 虚证 
 
7. [单选题]胞睑在《内经》中称为,除了:
  A. 约束 
  B. 眼胞 
  C. 眼睑 
  D. 睥 
  E. 睑弦 
 
8. [多选题]大乌头煎的煎服法有( )
  A. 水煎乌头,去滓,纳蜜再煎至水气尽 
  B. 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 
  C. 不可一日再服,不差,明日更服 
  D. 服后饮粥两升 
  E. 温覆御寒 
 
9. [单选题]《灵枢·本神》指出:“心,……则伤神。”
  A. 愁忧不解 
  B. 盛怒不止 
  C. 悲哀动中 
  D. 喜乐无极 
  E. 怵惕思虑 
 
10. [多选题]中毒性菌痢的临床特征,正确的是
  A. 急性高热,反复惊厥,昏迷 
  B. 腹痛、腹泻明显 
  C. 迅速发生休克,呼吸衰竭 
  D. 大便常规检查发现大量炎细胞 
  E. 脑脊液检测正常 
 
11. [多选题]暑湿弥漫三焦临床可见( )
  A. 胸闷咳痰带血 
  B. 脘痞,不甚渴饮 
  C. 小便短赤,下利稀水 
  D. 身发斑疹 
  E. 身热,面赤,耳聋 
 
12. [多选题]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求其属"的含义是( )
  A.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阳 
  B.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C.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D. 诸寒者而热之取之阳 
  E. 诸热者而寒之取之阴 
 
13. [单选题]对久治不愈的漏睛疮患者最有效的方法是:
  A. 按时点眼药 
  B. 经常冲洗泪道 
  C. 经常挤压泪囊处 
  D. 针灸 
  E. 手术 
 
14. [多选题]杜仲的适应证是
  A. 肾虚腰膝酸痛、下肢痿软 
  B. 阳痿、尿频 
  C. 肝肾亏虚、下元虚冷之胎动腰痛如坠 
  D. 高血压症 
  E. 肝肾不足之视物昏花 
 
15. [多选题]石韦用治血淋涩痛,肺热咳喘,是因其什么功效
  A. 利尿通淋 
  B. 清肺止咳 
  C. 温肺止咳 
  D. 凉血止血 
  E. 活血止痛 
 
16. [单选题]《评热病论》“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因为
  A. 邪却而精胜 
  B. 精衰而邪胜 
  C. 伤津而正衰 
  D. 热邪扩张 
  E. 津气两伤 
 
17. [单选题]龙胆泻肝汤中清利湿热的药物是
  A. 泽泻、木通、车前子 
  B. 泽泻、车前子、茯苓 
  C. 茯苓、车前子、木通 
  D. 木通、泽泻、茯苓 
  E. 猪苓、泽泻、木通 
 
18. [单选题]具有逐瘀泻热功效的方剂是
  A. 血府逐瘀汤 
  B. 补阳还五汤 
  C. 桃核承气汤 
  D. 温经汤 
  E. 生化汤 
 
19. [单选题]根据骨度分寸法,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为( )
  A. 8寸 
  B. 9寸 
  C. 12寸 
  D. 13寸 
  E. 16寸 
 
20. [单选题]具有杀虫,行气利水功效的药物是
  A. 使君子 
  B. 槟榔 
  C. 南瓜子 
  D. 仙鹤草 
  E. 苦楝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