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副高医学高级职称冲刺密卷答案公布(W9),更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白血病细胞一般不表达HLA-DR的白血病是
A. AML-M1
B. AML-M2
C. AML-M3
D. AML-M4
E. AML-M5
2. [单选题]脑脊液的形成部位主要是
A. 第三脑室
B. 脑组织
C. 脊髓蛛网膜
D. 中脑导水管
E. 脑室脉络丛
3. [单选题]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肠腔吸收葡萄糖的主要方式是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饮作用
E. 吞噬作用
4. [单选题]关于骨髓的穿刺临床应用,下列哪项是错误
A. 确诊淋巴瘤
B. 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C. 辅助诊断各类贫血
D. 确诊白血病
E. 诊断尼曼-匹克病
5. [多选题]有核细胞计数、分类时,下列哪些细胞不在计数和分类范畴
A. 巨核细胞
B. 成骨细胞
C. 退化细胞
D. 脂肪细胞
E. 分裂象细胞
6. [多选题]下面有关病毒增殖感染,叙述正确的是
A. 病毒感染宿主活细胞后,不能够完成复制周期,没有感染性子代病毒产生,称为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
B. 病毒的增殖是以二分裂方式进行
C. 病毒必须自外环境进入人体细胞才能产生感染
D. 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以特殊的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E. 病毒感染途径是指病毒接触机体并入侵宿主的部位(如经呼吸、消化道),由病毒固有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
7. [单选题]正常人精液排出后60分钟内,a和b级精子的总和应大于
A. 25%
B. 50%
C. 60%
D. 70%
E. 80%
8. [多选题]光散射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包括
A. 激光与细胞化学法
B. 电容法
C. 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法
D. 电阻与射频法
E. 电流法
9. [单选题]在脱敏治疗中,诱导机体产生的封闭抗体是
A. IgG
B. IgA
C. IgM
D. IgE
E. IgD
10. [多选题]下列关于CFT试剂滴定的方法及其效价判定标准,正确的是 ( )
A. 抗原和抗体一般采用方阵滴定法滴定,选择均呈强阳性反应(100%不溶血)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抗原和抗体的效价
B. 溶血素采用等倍交叉法滴定,将能完全溶解RBC的溶血素最高稀释度定为一个单位
C. 补体一般采用豚鼠补体按递增量方法滴定,将能发生完全溶血现象的最小补体量定为一个单位
D. 溶血素采用等倍交叉法滴定,将能溶解50%RBC的溶血素最高稀释度定为一个单位
E. 补体一般采用豚鼠补体按递增量方法滴定,将能发生50%溶血现象的最小补体量定为一个单位
11. [多选题]酶免疫技术的优点有 ( )
A.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性好
B. 易与其他标记免疫技术偶联
C. 实验简便,易操作
D. 易于自动化分析
E. 标记试剂的有效期较长
12. [多选题]改良Neubauer计数室的结构特点,正确的叙述是
A. 每个计数室的边长均为3mm
B. 每个大方格的长宽均为1mm
C. 每个计数室被划分成9个大方格
D. 每个计数室四角上的四个大方格用单线划成16个方格
E. 每个计数室的中央大方格用单线划成25个中方格
13. [单选题]最适宜作妊娠试验的标本是( )
A. 3小时尿
B. 随机尿
C. 晨尿
D. 餐后尿
E. 24小时尿
14. [多选题]关于IgGFc段的功能,正确的是 ( )
A. 激活补体
B. 调理吞噬作用
C. 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D. 介导胞饮抗原
E. 特异性结合抗原
15. [多选题]急性排斥反应中主要的效应因素是
A. B淋巴细胞
B. Tc细胞
C. 补体
D. 中性粒细胞
E. CD4 T淋巴细胞
16. [单选题]导致乳糜尿浑浊的主要原因是
A. 白细胞
B. 细菌
C. 核蛋白
D. 淋巴液
E. 黏蛋白
17. [单选题]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主要的单克隆抗体为
A. 抗人A型红细胞单抗
B. 抗人B型红细胞单抗
C. 抗人AB型红细胞单抗
D. 抗人O型红细胞单抗
E. 抗红细胞不完全抗体
18. [多选题]关于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医院感染大多数为暴发或聚集
B. 医院感染病例远远高于本地水平,提示暴发或流行
C. 特殊的医院感染,提示暴发或流行
D. 医院感染分为散发性、流行性(含暴发)
E. 在病毒流行季节,儿科及老年患者易发生医院内病毒感染
19. [多选题]质量手册
A. 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人员组成
B. 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组成
C. 质量手册绝对不可以包括程序文件
D. 程序文件的规定要服从质量手册的规定
E. 质量手册是医学实验室最高层次的文件
20. [多选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 ( )
A. 伤寒沙门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猪霍乱沙门菌
D. 变形杆菌
E. 肠炎沙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