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妇科卫生正高优质在线题库(Y4),更多中西医结合妇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输卵管通液术的适应证
  A. 不孕症,疑有输卵管堵塞 
  B. 疏通输卵管黏膜轻度炎症 
  C. 了解宫口是否松弛 
  D. 评价输卵管再通术的效果 
  E. 了解宫腔形态 
 
2. [多选题]据《素问·咳论》所述,脾咳的症状有( )
  A. 右胁下痛 
  B. 背痛 
  C. 肩痛 
  D. 咳吐涎沫 
  E. 活动受限 
 
3. [多选题]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包括
  A. 先天性生殖器官畸形 
  B. 月经过少,稀发,甚至闭经 
  C. 畸胎 
  D. 不孕 
  E. 月经过多,过频 
 
4. [多选题]下列真武汤加减法中,哪几项是正确的( )
  A. 若咳,加五味子、细辛、生姜 
  B. 若小便利,去茯苓 
  C. 若心悸,加桂枝 
  D. 若下利,去芍药,加干姜 
  E. 若呕,去附子,加半夏 
 
5. [多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五色明润含蓄,有光泽者,提示( )
  A. 阳气未散 
  B. 阴气未动 
  C. 胃气未败 
  D. 精气未衰 
  E. 疾病预后尚佳 
 
6. [单选题]半夏厚朴汤的药物组成除外半夏、厚朴,还有
  A. 生姜、海藻、昆布 
  B. 茯苓、干姜 
  C. 茯苓、生姜、苏叶 
  D. 干姜、瓜蒌仁、桔梗 
  E. 生姜、香附 
 
7. [多选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述的顺天守时养生法则是( )
  A. 春秋养阴 
  B. 秋冬养阴 
  C. 春夏养阳 
  D. 冬夏养阳 
  E. 春夏养阴 
 
8. [多选题]《金匮要略》指出瘀血的症状表现有( )
  A. 肌肤甲错 
  B. 脉微大来迟 
  C. 腹不满,其人言我满 
  D. 唇痿舌青 
  E. 大便溏薄 
 
9. [多选题]固本止崩汤的方药组成,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人参、黄芪 
  B. 当归、黑姜 
  C. 黄芪、菟丝子 
  D. 田七、益母草 
  E. 白术、熟地 
 
10. [多选题]《素问·五脏别论》中"奇恒之府"包括以下哪些脏器( )
  A. 脑 
  B. 髓 
  C. 脉 
  D. 胆 
  E. 膀胱 
 
11. [多选题]春温的治疗原则是( )
  A. 滋阴清热 
  B. 清泄里热 
  C. 透邪外出 
  D. 益气生津 
  E. 顾护阴津 
 
12. [多选题]羊水过少的处理原则恰当的有
  A. 孕足月的患者,胎儿已经发育成熟者,可以考虑终止妊娠 
  B. 妊娠期发现羊水过少,如果明确合并胎儿畸形者,需要立即终止妊娠 
  C. 妊娠晚期,每次B超检查均应测羊水量 
  D. 产程中发现羊水过少可以通过羊膜腔灌注法增加羊水量 
  E. 妊娠中期发现羊水过少应及时终止妊娠 
 
13. [多选题]尿胆原阳性的疾病有
  A. 胆管肿瘤 
  B. 顽固性便秘 
  C. 胆石症 
  D. 溶血性贫血 
  E. 肝硬化 
 
14.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疾病治疗方法,认为“其慓悍者”可以
  A. 引而竭之 
  B. 按而收之 
  C. 因而越之 
  D. 汗而发之 
  E. 涌而越之 
 
15. [多选题]温病的临床表现的特殊性主要在于( )
  A. 发病急、来热猛、发展迅速、变化多 
  B. 初起即见里热证而无表证 
  C. 易化燥伤阴 
  D. 易见斑疹、吐衄、神昏、惊厥 
  E. 有特异的致病因素 
 
16. [多选题]大承气汤证的主症有( )
  A. 潮热 
  B. 绕脐痛 
  C. 大便乍难乍易 
  D. 喘冒不得卧 
  E. 脉涩 
 
17. [多选题]妇科辨病与辨证的结合体现在
  A. 西医辨病基础上中医分型治疗 
  B. 中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结合 
  C. 结合西医病因病理辨证论治 
  D. 西医辨病,中医分阶段辨证论治 
  E. 西医辨病,中医理论指导论治 
 
18. [单选题]《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恢虚无"指的是
  A. 去世离俗 
  B. 饮食薄滋味 
  C. 安闲清静,排除杂念 
  D. 节制房事 
  E. 以上都不是 
 
19. [多选题]乌头赤石脂丸的配伍特点有( )
  A. 用辛散与收涩药使寒去而不伤正 
  B. 用甘草解乌头毒性 
  C. 用蜂蜜制以丸剂使峻药缓用 
  D. 用乌头附子峻逐阴寒 
  E. 用薏苡仁协助乌头缓急止痛 
 
20. [多选题]按《素问·举痛论》,以下哪些是情志因素所致的病机变化?( )
  A. 气上 
  B. 气收 
  C. 气耗 
  D. 气下 
  E. 气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