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职称正高考试宝典2024卫生毒理学医学高级职称(正高)真题试卷(Y9),更多卫生毒理(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胃失和降可出现( )
  A. 腹胀 
  B. 便秘 
  C. 纳呆 
  D. 口臭 
  E. 呃逆 
 
2. [单选题]"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 )
  A. 虚寒证用寒药 
  B. 实寒证用寒药 
  C. 假寒证用寒药 
  D. 假热证用热药 
  E. 虚热证用热药 
 
3. [多选题]常见的介水传染病包括
  A. 细菌性痢疾 
  B. 霍乱 
  C. 肺结核 
  D. 乙型肝炎 
  E. 戊型肝炎 
 
4. [多选题]碱基损伤包括
  A. 二聚体的形成 
  B. 平面大分子嵌入DNA分子 
  C. DNA加合物的形成 
  D. 碱基的化学结构改变或破坏 
  E. DNA-蛋白质交联物的形成 
 
5. [多选题]下列方剂中,可用来治疗月经先期的是( )
  A. 补中益气汤 
  B. 清经散 
  C. 两地汤 
  D. 丹栀逍遥散 
  E. 四君子汤 
 
6. [单选题]用逐水法治疗臌胀是( )
  A. 初期使用 
  B. 末期使用 
  C. 治疗的唯一方法 
  D. 自始至终使用 
  E. 正虚邪实时使用 
 
7. [单选题]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
  A. 《本草纲目》 
  B. 《本草拾遗》 
  C. 《山海经》 
  D. 《新修本草》 
  E. 《神农本草经》 
 
8. [多选题]带下过少的证型有( )
  A. 气血虚弱 
  B. 肝肾亏损 
  C. 阴虚内热 
  D. 血枯瘀阻 
  E. 肾阳虚衰 
 
9. [多选题]研究疾病的地区分布时可按
  A. 自然因素的差异来分析 
  B. 社会因素的差异来分析 
  C. 行政区划的不同来分析 
  D. 国家间、国内和城乡间的不同分析 
  E. 地区面积的大小来分析 
 
10. [单选题]三部举按皆有力的脉称为( )
  A. 紧脉 
  B. 滑脉 
  C. 弦脉 
  D. 实脉 
  E. 洪脉 
 
11. [多选题]关于汞的毒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 汞的半衰期为10年 
  B. 汞可诱发金属硫蛋白的生成 
  C. 汞可与巯基结合 
  D. 汞可与谷胱甘肽结合 
  E. 汞可抑制血红素的合成 
 
12. [多选题]胆为奇恒之腑的依据有( )
  A. 形态中空 
  B. 贮藏胆汁 
  C. 胆汁助消化 
  D. 胆与肝相表里 
  E. 胆不直接转化饮食物 
 
13. [多选题]教室采光标准是
  A. 朝向 
  B. 室深系数 
  C. 开角、入射角 
  D. 玻地比 
  E. 反射系数 
 
14. [多选题]下列哪些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
  A. 酒吧 
  B. 图书馆 
  C. 游泳场(馆) 
  D. 咖啡馆 
  E. 美容店 
 
15. [多选题]输水管线的清洗消毒是
  A. 避免管线盲端水停滞而致细菌繁殖 
  B. 便于及时发现水管的破损 
  C. 维持管道一定的水压 
  D. 避免管内壁因腐蚀积垢而致水质异常 
  E. 避免水质受到污染 
 
16. [多选题]下述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 外源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是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 
  B. 化学物质都是以原型或代谢转化的形式存在于存储库 
  C. 有效地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或减少毒物的蓄积作用,是预防和减少慢性中毒的重要措施 
  D. 物质蓄积可能引起慢性中毒的急性发作 
  E. 在体内检出化学毒物时,机体才可能出现相应的机能改变并表现出中毒的病理症状 
 
17. [单选题]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倦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
  A. 暑邪夹湿,气滞湿阻 
  B. 暑性升散,汗多伤津,肢体失养 
  C. 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D. 暑性炎热,伤人后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 
  E. 暑性开泄,伤人后引起汗出 
 
18. [单选题]眉心至后发际为( )
  A. 18寸 
  B. 13寸 
  C. 14寸 
  D. 15寸 
  E. 12寸 
 
19. [多选题]对化妆品生产企业预防性卫生监督是指下列哪种监督
  A. 对新、改、扩建企业厂址选择审查 
  B. 对新、改、扩建企业的车间布局进行卫生审查 
  C. 对新、改、扩建企业的工艺流程和卫生设施进行卫生审查 
  D. 对新、改、扩建企业进行竣工验收 
  E. 对正常生产进行检查 
 
20. [多选题]可导致瘀血的发生的常见因素是( )
  A. 气虚 
  B. 气滞 
  C. 血寒 
  D. 血热 
  E. 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