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结核病副高医学高级职称2024易错考试试题(V1),更多结核病(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结核病副高医学高级职称2024易错考试试题(V1),更多结核病(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眉心至后发际为( )
  A. 18寸 
  B. 13寸 
  C. 14寸 
  D. 15寸 
  E. 12寸 
 
2. [多选题]肺结核空洞可分为
  A. 薄壁空洞 
  B. 虫蚀样空洞 
  C. 干酪溶解性空洞 
  D. 纤维厚壁空洞 
  E. 净化空洞或开放性愈合空洞 
 
3. [单选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比较治疗原则有何异同
  A. 完全相同 
  B. 完全不同 
  C.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 早期相同,晚期不同 
  E. 晚期相同,早期不同 
 
4. [单选题]最可靠的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依据是
  A. 脑脊液细胞计数和生化检查 
  B.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C. 脑脊液中找到结核菌 
  D. 结核中毒症状 
  E. 胸片X线检查 
 
5. [多选题]小儿初次接触结核菌是否发生结核病取决于
  A. 细菌的数量 
  B. 细菌的毒力 
  C. 机体的免疫力 
  D. 细菌的耐药性 
  E. 以上都不是 
 
6. [单选题]阳明经头痛的部位是( )
  A. 头后部及两侧 
  B. 枕后及项部 
  C. 前额及眉棱处 
  D. 头两侧及耳部 
  E. 巅顶或连于目系 
 
7. [单选题]月经初潮较迟,或月经后期量少,渐至闭经,头晕耳鸣,腰酸腿软,性欲低下,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宜( )
  A. 补益肾气,调理冲任 
  B. 滋肾益阴,养血调经 
  C. 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D. 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E. 补血养血,活血调经 
 
8.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符合吸入性肺脓肿的X线特点
  A. 好发于右上叶后段 
  B. 多见于右下叶背段 
  C. 常见于双中下肺 
  D. 空洞内壁多光滑 
  E. 早期多表现为大片状浓密模糊的浸润影 
 
9. [多选题]阴阳属性的特征包括( )
  A. 普遍性 
  B. 抽象性 
  C. 相对性 
  D. 可分性 
  E. 绝对性 
 
10. [多选题]下列病理状态不属于"相侮"的是( )
  A. 肝火犯肺 
  B. 肝气犯胃 
  C. 肝脾不和 
  D. 肺脾气虚 
  E. 土侮木 
 
11. [多选题]十宣穴点刺出血所治的病证是( )
  A. 高热 
  B. 昏迷 
  C. 咽喉肿痛 
  D. 中暑 
  E. 泄泻 
 
12. [单选题]按Runyon分类法,在非结核分枝杆菌中,属Ⅲ型不产色分枝杆菌是
  A. 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 
  B. 瘰疬分枝杆菌 
  C. 堪萨斯分枝杆菌 
  D. 龟分枝杆菌 
  E. 马尔摩分枝杆菌 
 
13. [多选题]肝藏血的生理功能包括( )
  A. 贮藏血液 
  B. 调节血量 
  C. 防止出血 
  D. 生成血液 
  E. 推行血液 
 
14. [多选题]结核性脑膜炎常侵犯的脑神经有
  A. 视神经 
  B. 动眼神经 
  C. 外展神经 
  D. 面神经 
  E. 以上都不是 
 
15. [单选题]湿热带下过多的主症不包括( )
  A. 带下量多,色黄,质黏腻,有臭气 
  B. 或带下色白质黏如豆腐渣样,阴痒 
  C. 口苦咽干,小便短黄 
  D. 面部烘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 
  E. 舌苔黄腻,脉濡数 
 
16. [单选题]从痰中检出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细菌是
  A. 表皮葡萄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结核分枝杆菌 
  D. 脑膜炎奈瑟菌 
  E.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17. [多选题]耐多药肺结核的正确治疗原则有
  A. 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1~2种未用过的抗结核药物 
  B. 停止化疗,改用免疫治疗 
  C. 疗效应含3个月强化期及18~24个月的继续期 
  D. 在药物敏感试验基础上选用三种或三种以上敏感药物 
  E. 维持原方案 
 
18. [多选题]毫针刺法中常用的进针方法有( )
  A. 夹持进针法 
  B. 指切进针法 
  C. 提捏进针法 
  D. 自然仰卧法 
  E. 舒张进针法 
 
19. [单选题]考核抗结核治疗疗效的主要指标是
  A. 临床症状减轻 
  B. 胸部X线病变吸收 
  C. 体温正常 
  D. 痰菌转阴 
  E. 咯血停止 
 
20. [多选题]苔白腻的主病是( )
  A. 痰湿停聚 
  B. 脾胃气虚 
  C. 寒湿 
  D. 暑湿 
  E. 湿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