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高级职称(正高)考试宝典2024妇女保健医学职称正高专业题库(I6),更多妇女保健(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高级职称(正高)考试宝典2024妇女保健医学职称正高专业题库(I6),更多妇女保健(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内伤发热的特点为( )
  A. 发热缓慢 
  B. 病程较长 
  C. 不恶寒或怯冷得衣则解 
  D. 发热时发时止或发有定时 
  E. 时伴有自汗或盗汗 
 
2. [多选题]流产合并感染并伴有阴道出血较多时,恰当的处理是
  A. 给大量的抗生素治疗 
  B. 钳取残留的胚胎组织 
  C. 子宫复原不良,可给缩宫素 
  D. 彻底的刮宫治疗 
  E. 必要时输血 
 
3. [多选题]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可产生( )
  A. 水肿 
  B. 湿 
  C. 痰 
  D. 饮 
  E. 便溏 
 
4. [多选题]糖尿病孕妇娩出的新生儿易发生
  A. 感染 
  B. 低血糖 
  C. 低血钙 
  D. 体重大于4000g 
  E. 高胆红素血症 
 
5. [多选题]不寐临床上可表现为( )
  A. 入睡困难 
  B. 寐而不酣 
  C. 时寐时醒 
  D. 醒后不能再寐 
  E. 彻夜不寐 
 
6. [多选题]下列哪些可以引起输卵管闭塞
  A. 子宫内膜炎 
  B.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C. 输卵管炎 
  D. 生殖器结核 
  E. 以上都不是 
 
7. [多选题]34岁孕妇,第一胎,心悸,上二楼气急2周,一周前感冒、咳嗽加重,咳白色痰,夜不能平卧。查体:半坐卧位,双颊微红,BP140/90mmHg,T37.2℃,P100次/分,R28次/分。初步应采取的措施是
  A. 降血压 
  B. 吸氧 
  C. 听胎心 
  D. 静滴大量抗生素 
  E. 以上都不是 
 
8. [单选题]痰浊中阻型眩晕的证候特点是( )
  A. 眩晕,头重如裹 
  B. 眩晕,头重如蒙 
  C. 眩晕,耳鸣,头痛且胀 
  D. 眩晕,动则加剧 
  E. 眩晕,耳鸣,有空虚感 
 
9. [单选题]具利水通淋、通乳作用的药物是( )
  A. 萆薢 
  B. 木通 
  C. 石韦 
  D. 地肤子 
  E. 泽泻 
 
10. [单选题]肾气丸的主治是( )
  A. 肾阴不足 
  B. 肾阳不足 
  C. 脾阳不足 
  D. 肝阴不足 
  E. 肝阳亢盛 
 
11. [单选题]根据取象比类,肝属五行中的( )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12.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不寐具体治疗方法的是( )
  A. 补益心脾 
  B. 滋阴降火 
  C. 清肝泻火 
  D. 益气镇惊 
  E. 活血化瘀 
 
13. [多选题]下列奇穴中善治目疾的有( )
  A. 翳明 
  B. 上明 
  C. 鱼腰 
  D. 太阳 
  E. 球后 
 
14. [单选题]脉沉细而应指无力为( )
  A. 濡脉 
  B. 微脉 
  C. 细脉 
  D. 弱脉 
  E. 虚脉 
 
15. [多选题]咳嗽的治疗除了治疗肺脏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调理的脏腑有( )
  A. 肝 
  B. 心 
  C. 脾 
  D. 肾 
  E. 胃 
 
16. [多选题]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有( )
  A. 通过肺的气化作用,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 
  B. 使肺能充分吸入自然界之清气 
  C. 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外达于皮毛 
  D. 将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全身,并将代谢产生的水液下输于肾和膀胱,变为尿液排出体外 
  E. 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17. [多选题]可以治疗发热伴头痛、咽肿、目赤肿痛的配伍是( )
  A. 关冲、曲池、少商、头临泣 
  B. 外关、中渚、液门、角孙 
  C. 丝竹空、阳池、关冲、支沟 
  D. 大椎、风池、廉泉、关冲 
  E. 中脘、外关、内关、足三里 
 
18.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臌胀的主要病机因素的是( )
  A. 气滞 
  B. 血瘀 
  C. 积滞 
  D. 水停 
  E. 动风 
 
19. [多选题]舌体强硬的主病为( )
  A. 热入心包 
  B. 肝肾阴液枯涸 
  C. 中风 
  D. 气血两虚 
  E. 先天不足 
 
20. [多选题]产褥期处理原则包括
  A. 以护理为主,治疗为辅 
  B. 提供信息和知识 
  C. 提供支持和帮助 
  D. 预防并发症 
  E. 促进正常的适应过程,促进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