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医学副高职称考试宝典皮肤与性病卫生副高高级职称冲刺密卷讲解(K0),更多皮肤与性病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医学副高职称考试宝典皮肤与性病卫生副高高级职称冲刺密卷讲解(K0),更多皮肤与性病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以下关于颗粒层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有 ( )
  A. 位于棘层下方 
  B. 在角质层薄的部位由1~3层梭形或扁平细胞构成,而在掌跖等部位细胞可厚达10层 
  C. 细胞长轴与皮面垂直 
  D. 胞质中可见大量透明角质颗粒 
 
2. [单选题]系统性硬皮病胃肠道受累时不会出现( )
  A. 反流性食道炎 
  B. 腹泻 
  C. 食道癌 
  D. 吸收不良 
  E. 便秘 
 
3. [单选题]DLE患者皮损处狼疮带试验阳性率为 ( )
  A. 30%~50% 
  B. 50%~70% 
  C. 70%~90% 
  D. 90%以上 
 
4. [单选题]与手太阴肺经的起点相接的是( )
  A. 手阳明大肠经 
  B. 手少阴心经 
  C. 手太阳小肠经 
  D. 足厥阴肝经 
  E. 足阳明胃经 
 
5. [多选题]对诊断尖锐湿疣有意义的是 ( )
  A. 有不洁性交史或配偶感染史 
  B. 氧化酶试验阳性 
  C. 肛门外生殖器部位的良性皮肤粘膜赘生物 
  D. 醋酸白试验(+) 
 
6. [单选题]正常情况下皮肤表面的pH为 ( )
  A. 4.0~5.5 
  B. 5.5~7.O 
  C. 7.O~8.5 
  D. 8.5~9.0 
 
7. [单选题]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不宜用( )
  A. 非镇静类抗组胺药 
  B. 中医中药 
  C. 糖皮质激素 
  D. 多种抗组胺药 
  E. 雷公藤 
 
8. [单选题]以下关于汗疱疹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发病与出汗密切相关 
  B. 好发于掌跖和指趾侧缘 
  C. 早期水疱为角质层下 
  D. 为湿疹样反应 
 
9. [多选题]五行学说对人体生理现象的解释体现在( )
  A. 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 
  B. 说明五脏和六腑的相互关系 
  C. 阐释五脏的相互关系 
  D. 阐释五脏和经脉的相互关系 
  E. 阐释脏腑的表里关系 
 
10. [多选题]内伤发热的特点为( )
  A. 发热缓慢 
  B. 病程较长 
  C. 不恶寒或怯冷得衣则解 
  D. 发热时发时止或发有定时 
  E. 时伴有自汗或盗汗 
 
11. [多选题]关于大疱性类天疱疮典型皮损,叙述正确的有
  A. 紧张性大疱 
  B. 尼氏征(+) 
  C. 口腔黏膜损害严重 
  D. 好发于老年人 
  E.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风团等非特异性皮损 
 
12.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 )
  A. 易复发 
  B. 神经痛 
  C. 沿单侧神经分布 
  D. 红斑基础上簇集性的小水疱 
  E. 一般不会复发 
 
13. [多选题]菊花的功效是( )
  A. 解毒 
  B. 透疹 
  C. 明目 
  D. 利咽 
  E. 疏风清热 
 
14. [单选题]以下皮肤病不以囊肿为主要表现的是 ( )
  A. 皮脂腺囊肿 
  B. 化脓性肉芽肿 
  C. 毛鞘囊肿 
  D. 皮样囊肿 
 
15. [单选题]Pautrier微脓肿主要见于
  A. 角质层内 
  B. 棘细胞层内 
  C. 表皮基底细胞层下 
  D. 真皮乳头层 
  E. 皮下组织层 
 
16. [单选题]牙龈红肿疼痛是因为( )
  A. 心火上炎 
  B. 肝火上炎 
  C. 肾阴不足 
  D. 肾阴涸竭 
  E. 胃火上炎 
 
17. [单选题]下列特定穴中,常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其所属脏腑急性病痛的是( )
  A. 原穴 
  B. 背俞穴 
  C. 八会穴 
  D. 八脉交会穴 
  E. 郄穴 
 
18. [单选题]婴儿脂溢性皮炎一般发生于
  A. 出生后2周 
  B. 出生后1个月 
  C. 出生后2个月 
  D. 出生后4个月 
  E. 出生后半年 
 
19. [单选题]皮肤纤维瘤的主要临床特点为
  A. 好发于躯干 
  B. 皮疹为棕红、黄褐至黑褐色的圆形、卵圆形坚实丘疹 
  C. 皮疹易于破溃 
  D. 泛发性皮肤纤维瘤好发于儿童 
  E. 皮损多伴有轻度疼痛或瘙痒 
 
20. [多选题]引起脓疱疮的病原体包括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表皮葡萄球菌 
  C. 大肠杆菌 
  D. 沙门氏菌 
  E. 溶血性链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