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全科副高高级职称2024真题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O1),更多中医全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全科副高高级职称2024真题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O1),更多中医全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温病灼热,躁扰,唇裂,斑疹透露,衄血,舌绛少苔。辨证为
  A. 气分病证 
  B. 血分病证 
  C. 气血两燔病证 
  D. 气营两燔病证 
 
2. [单选题]坏病的辨证论治原则可概括为
  A. 先表后里 
  B. 先里后表 
  C. 表里同治 
  D. 阴阳自和必自愈 
  E.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3. [多选题]痞满的特点包括
  A. 病变部位在胃脘 
  B. 按之柔软,触之无形 
  C. 病发于腹,按之腹皮绷急 
  D. 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 
  E. 心下痞塞,满闷不舒,外无胀形 
 
4. [单选题]绿风内障的主要西医学病因是:
  A. 房角窄 
  B. 情绪激动 
  C. 劳累 
  D. 长时间阅读 
  E. 暗室停留时间过长 
 
5. [单选题]导致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病机是
  A. 阴虚内热 
  B. 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C. 气虚血瘀 
  D. 脾肾虚弱 
  E. 久病耗伤气血 
 
6. [单选题]反映药物作用趋向性的性能是
  A. 四气 
  B. 五味 
  C. 升降浮沉 
  D. 归经 
  E. 有毒无毒 
 
7. [单选题]功用与枳实相同,但作用缓和,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的药物是
  A. 佛手 
  B. 枳壳 
  C. 木香 
  D. 陈皮 
  E. 香橼 
 
8. [单选题]40岁以上听到第三心音,常提示
  A. 高血压 
  B. 动脉粥样硬化 
  C. 心肌供血不足 
  D. 贫血 
  E. 心功能不全 
 
9. [单选题]黄疸病患者,小便颜色正常,时欲自利,腹满而喘,前医用清热利湿治疗,出现哕逆者宜用
  A. 橘皮汤 
  B. 橘皮竹茹汤 
  C. 小半夏汤 
  D.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E. 半夏泻心汤 
 
10.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胃阴亏虚之胃痛的主症:
  A. 胃痛隐隐 
  B. 泛酸嘈杂 
  C. 口燥咽干 
  D. 大便干燥 
  E. 舌红少津,脉细数 
 
11. [单选题]患者症见:趾(指)间怕冷、苍白、麻木、步履不便,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诊断为:
  A. 臁疮 
  B. 筋瘤 
  C. 青蛇毒 
  D. 瓜藤缠 
  E. 脱疽 
 
12. [单选题]六合主要是指:
  A. 十二经脉中的表里经相合 
  B. 十二络脉中的表里络相合 
  C. 十二经别中的表里经别相合 
  D. 十二经筋中的表里经筋相合 
  E. 十二皮部中的表里皮部相合 
 
13. [单选题]治疗胁痛疗效较好的组方是:
  A. 京门、章门 
  B. 外关、大包 
  C. 支沟、阳陵泉 
  D. 外关、阳陵泉 
  E. 内关、公孙 
 
14. [单选题]下列哪种汗证最危急而且预后差
  A. 自汗 
  B. 盗汗 
  C. 脱汗 
  D. 战汗 
  E. 黄汗 
 
15. [单选题]导尿管的用途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引流冲洗膀胱 
  B. 解除尿潴留 
  C. 尿道支架 
  D. 注入药物 
  E. 膀胱取石 
 
16. [单选题]妊娠早期,仍于月经期有少量阴道出血,无损于胎儿,中医诊断为:
  A. 胎漏 
  B. 胎动不安 
  C. 堕胎 
  D. 胞阻 
  E. 盛胎 
 
17. [单选题]预防疥疮应采取以下措施,除了:
  A. 注意个人卫生 
  B. 接触疥疮患者后用服皂洗手 
  C. 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D. 彻底消灭传染源,注意消毒隔离 
  E. 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18. [多选题]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为
  A. 先天禀赋不足 
  B. 房劳多产 
  C. 久病伤肾 
  D. 绝经后肾气衰退 
  E. 以上都不对 
 
19. [单选题]社区卫生服务包括
  A. 初级保健和二级保健 
  B. 二级保健和社区卫生 
  C. 三级保健和社区卫生 
  D. 初级保健和社区卫生 
  E. 初级保健、二级保健和高级保健 
 
20. [多选题]呼吸补泻的操作方法是( )
  A. 患者吸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患者呼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 
  B. 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 
  C. 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补 
  D. 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泻 
  E. 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