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卫生中级职称考试宝典中医妇科中级职称真题讲解(I1),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外感热邪的寒热特点是
  A. 恶寒重,发热轻 
  B. 发热重,恶寒轻 
  C. 发热轻,恶风自汗 
  D. 寒热往来 
  E. 但热不寒 
 
2. [单选题]对病人利害共存时,要求临床医师保证最大善果和最小恶果的医学伦理学原则是
  A. 患者自主 
  B. 有利患者 
  C.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D. 严谨审慎 
  E. 双方协商解决 
 
3. [单选题]问月经史时以下哪项最重要
  A. 期、量、色、味 
  B. 量、色、质、味 
  C. 期、量、色、质 
  D. 伴随症状 
  E. 初潮或绝经年龄 
 
4. [单选题]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肺心病的X线征象是
  A. 心脏普大 
  B. 左心房、右心房大 
  C. 左心室增大 
  D. 右心室增大 
  E. 心腰凹陷 
 
5. [单选题]心里对某人憎恨,因碍于身份或道德观念,不能显露憎恨之心,反而以特别的友善态度对待之,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属于
  A. 退行 
  B. 压抑 
  C. 反向 
  D. 投射 
  E. 否认 
 
6. [单选题]湿热交蒸,内阻中焦,首选方剂是
  A. 三仁汤 
  B. 王氏连朴饮 
  C. 雷氏芳香化浊法 
  D. 白虎加苍术汤 
  E. 甘露消毒饮 
 
7. [单选题]提示大黄附子汤证预后的是
  A. 腹痛是否缓解 
  B. 发热是否减退 
  C. 脉象是否转和 
  D. 四肢是否转温 
  E. 大便是否通利 
 
8. [单选题]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宜用的治疗方药是
  A. 桂枝附子汤 
  B. 麻杏苡甘汤 
  C. 麻黄加术汤 
  D. 防己黄芪汤 
  E. 白术附子汤 
 
9. [单选题]小便不利,有水气,其人苦渴,小腹怕冷者,治宜
  A. 五苓散 
  B. 猪苓汤 
  C. 苓桂术甘汤 
  D. 肾气丸 
  E. 栝蒌瞿麦丸 
 
10. [单选题]女患者,35岁,停经40天,恶心,时有呕吐,近一周阴道少量出血,淡咖啡色,左下腹隐痛,2小时前突感左下腹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加重,查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检查宫腔内未见胎囊,盆腔有积液,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妊娠恶阻 
  B. 异位妊娠 
  C. 胎漏 
  D. 胎动不安 
  E. 妊娠腹痛 
 
11. [单选题]柴胡证往来寒热,休作有时的产生机制主要是
  A. 血弱气弱,腠理开 
  B. 藏府相连,邪高痛下 
  C. 邪气与正气相搏于胁下 
  D. 正邪分争于表里之间 
  E. 邪气与正气相搏于腠理 
 
12. [单选题]腹痛作泻,常与精神紧张或情志抑郁有关属于
  A. 溏结不调 
  B. 脾气亏虚 
  C. 肝郁犯脾 
  D. 肾虚命门火衰 
  E. 伤食 
 
13.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适用于
  A.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 
  B.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专业医务人员 
  C.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在医疗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 
  D.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 
  E.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 
 
14. [单选题]治疗肾阴阳两虚型绝经前后诸证的佳方剂是:
  A. 知柏地黄丸 
  B. 杞菊地黄丸 
  C. 左归饮 
  D. 二仙汤合二至丸 
  E. 右归饮 
 
15. [单选题]"目窠上微肿"是下列哪一病证的初起症候( )
  A. 水胀 
  B. 肤胀 
  C. 鼓胀 
  D. 肠蕈 
  E. 石瘕 
 
16. [单选题]善消肉食积滞,又可活血化瘀的药物是
  A. 谷芽 
  B. 神曲 
  C. 山楂 
  D. 莱菔子 
  E. 麦芽 
 
17. [单选题]《金匮要略》中麦门冬汤证的病位是( )
  A. 心肺 
  B. 心胃 
  C. 心肾 
  D. 肺肾 
  E. 肺胃 
 
18. [单选题]乌头汤的主治病证是
  A. 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B. 脚气冲心 
  C. 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 
  D. 历节不可屈伸,疼痛 
  E. 湿家身烦疼 
 
19. [单选题]既可固表止汗,又可益气、除热的药物是
  A. 麻黄根 
  B. 浮小麦 
  C. 糯稻根须 
  D. 五味子 
  E. 五倍子 
 
20. [单选题]酸枣仁汤主治证候的病因病机是
  A.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B. 心阴不足,肝气失和 
  C. 心肾两亏,阴虚血少 
  D. 肝血不足,虚热内扰 
  E. 心阳偏亢,心肾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