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模拟冲刺试卷(H4),更多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模拟冲刺试卷(H4),更多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治疗细菌性痢疾首选药物为
  A. 环丙沙星 
  B. 氧氟沙星 
  C. 复方磺胺甲恶唑 
  D. 阿奇霉素 
  E. 头孢曲松 
 
2. [单选题]患者大出血后出现气短,心悸,冷汗淋漓, 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临床意义是
  A. 气虚失血 
  B. 气血两虚 
  C. 气随血脱 
  D. 气虚下陷 
  E. 阴虚阳亢 
 
3. [单选题]治疗厌食脾失健运证的首选方剂是
  A. 不换金正气散 
  B. 保和丸 
  C. 健脾丸 
  D. 异功散 
  E. 六君子 
 
4. [单选题]初产妇,24岁。从分娩后第3天体温在38.5℃左右,子宫收缩好,无压痛,会阴伤口无肿胀及压痛,恶露淡红色,无臭味,双乳肿胀且硬。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
  A. 会阴伤口感染 
  B. 乳腺炎 
  C. 产褥感染 
  D. 上呼吸道感染 
  E. 泌乳热 
 
5. [单选题]易导致心气弛缓,神气不敛的情志是
  A. 过恐 
  B. 悲哀 
  C. 过喜 
  D. 受惊 
  E. 过怒 
 
6. [单选题]哪种药物可减少尿蛋白
  A. 噻嗪类利尿剂 
  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C. 潴钾利尿剂 
  D. 袢利尿剂呋塞米 
  E. 血浆白蛋白 
 
7.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符合方剂组成要求的是( )
  A. 每方必须君、臣、佐、使俱全 
  B. 方中诸药均须有相应的针对症状 
  C. 方中必有一药专作引经之用 
  D. 君药的用量必须在全方总药量中所占比例最大 
  E. 方中诸药既需主次有序,各司其职;又需密切配合,相与宣摄 
 
8.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会出现口臭的是
  A. 心火 
  B. 痰饮 
  C. 胃热 
  D. 脾虚 
  E. 内有气虚出血 
 
9. [单选题]脏腑湿热证的共同特点是
  A. 黄疸 
  B. 腹痛 
  C. 腹泻 
  D. 舌苔黄腻 
  E. 头胀重 
 
10. [单选题]下列关于硝酸酯类与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抗心绞痛的药理依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降低血压 
  B. 缩短射血时间 
  C. 消除反射性心率加快 
  D. 降低室壁肌张力 
  E. 作用机制不同产生协同作用 
 
11. [单选题]既属于原穴,又属于八会穴的是( )
  A. 太渊 
  B. 阳池 
  C. 后溪 
  D. 内关 
  E. 合谷 
 
12. [单选题]患者,男,65岁,久痹不愈,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当归四逆汤 
  B. 小活络丹 
  C. 羌活胜湿汤 
  D. 独活寄生汤 
  E. 苓桂术甘汤 
 
13. [单选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情况是( )
  A. 发现传染病病人时 
  B. 发现流行病时 
  C. 发现疑似病人时 
  D.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 
  E. 对传染病病人隔离时 
 
14. [单选题]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药性一般属于( )
  A. 寒、热 
  B. 寒、凉 
  C. 温、凉 
  D. 温、热 
  E. 平 
 
15. [单选题]霍乱弧菌分群的依据是( )
  A. 鞭毛H抗原 
  B. 菌体O抗原 
  C. 荚膜抗原 
  D. 内毒素 
  E. 肠毒素 
 
16. [单选题]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是
  A. 碳酸锂 
  B. 卡马西平 
  C. 硫酸镁 
  D. 氯丙嗪 
  E. 乙琥胺 
 
17. [单选题]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功效的药物是
  A. 附子 
  B. 干姜 
  C. 肉桂 
  D. 吴茱萸 
  E. 丁香 
 
18. [单选题]下列关于双胍类药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尤适用于肥胖性、饮食控制无效的糖尿病 
  B. 作用时间短 
  C. 通过促进胰岛素释放而降血糖 
  D. 可引起乳酸血症 
  E. 用于轻症糖尿病 
 
19. [单选题]能预防HBV感染的是( )
  A. HBsAg 
  B. 抗-HBs 
  C. HBeAg 
  D. 抗-HBe 
  E. 抗-HBc 
 
20. [单选题]济川煎的功用是( )
  A.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B. 滋阴增液,通便泻热 
  C.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D. 养阴清热,润肠通便 
  E. 滋阴养血,润肠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