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水火不济”反映的是( )两脏间的平衡失调。
A. 肝与肾
B. 脾与心
C. 心与肾
D. 心与肝
2. [单选题]所谓“治痰先治气”“治湿兼理脾”,即是( )理论的具体应用。
A. 津能载气
B. 气能生津
C. 气能行津
D. 津能生气
3. [单选题]五行之“水”的特性是( )。
A. 从革
B. 曲直
C. 润下
D. 炎上
4. [单选题]决定体质的主要因素是( )。
A. 精神状态
B. 脏腑经络
C. 精气津液
D. 奇恒之腑
5. [单选题]通行元气为水液运行之道路是( )。
A. 三焦
B. 经络
C. 肺
D. 肾
6. [单选题]在“当世以布衣称作者,无虑数十家”中的“无虑”的意义是( )。
A. 不过
B. 无虑
C. 大略
D. 没有
7.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的相生关系( )。
A. 脾土助肺金
B. 肝木养心火
C. 肾水滋肝木
D. 肾阳温脾土
8. [单选题]气机升降的枢纽是( )。
A. 脾胃
B. 肺脾
C. 肝肺
D. 心肾
9. [单选题]金元四大家中的“补土派”医家是( )。
A. 朱震亨
B. 刘完素
C. 张从正
D. 李东垣
10. [单选题]下列属于阴的属性的是( )。
A. 有形的
B. 运动的
C. 向上的
D. 温暖的
1.正确答案 :C
解析:“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肾既交,水火既济。”
2.正确答案 :C
解析: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津液的输布、排泄等代谢活动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和升降出入的运动。如若气虚,推动作用减弱,气化无力进行,或气机郁滞不畅,气化受阻,都可以引起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并形成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病理上称为“气不行水”,也可以称为“气不化水”。临床上要消除这些病理产物及其产生的病理影响,常常将利水湿、化痰饮的方法与补气、行气法同时并用,所谓“治痰先治气”“治湿兼理脾”,即是气能行津理论的具体应用。
3.正确答案 :C
解析:水曰“润下”,润者,湿润也,下者,向下也。所谓“润下”,是指水具滋润寒凉、性质柔顺、流动趋下的特性。进而引申为水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终结等特性。凡具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属于水。《说文解字·水部》曰:“水,准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
4.正确答案 :C
解析:决定体质的因素有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但主要因素是精气津液。
5.正确答案 :A
解析: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
6.正确答案 :A
7.正确答案 :D
解析: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用五行相生理论解释为:①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②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③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④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⑤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8.正确答案 :A
解析:脾主升清,脾以升为健;胃主通降,以降为和。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故《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气宜降不宜升,脾气宜升不宜降,这一过程既受纳又排泄,一升一降,升降相宜,互为因果,以取得相对的平衡与协调,使得人体气机生生不息,故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
9.正确答案 :D
解析:李东垣着重研究脾胃元气的理论,提倡“人以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主张治疗疾病以调补脾胃为主,善用益气升阳方药,后世称之为“补土派”(“脾胃学派”)。张从正为“攻邪派”,刘完素为“寒凉派”,朱震亨为“养阴派”。
10.正确答案 :A
解析: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①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属于阳的范畴:②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物质的属于阴的范畴。阴阳的基本特性,是划分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29d39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