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基础检验卫生职称副高冲刺密卷部分答案(@9),更多临床基础检验(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尿液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不会影响的检测结果是
  A. 葡萄糖 
  B. 血红蛋白 
  C. 酮体 
  D. 亚硝酸盐 
  E. 胆红素 
 
2. [单选题]干化学尿蛋白试带法检测
  A. 黏蛋白 
  B. 核蛋白 
  C. 糖蛋白 
  D. 清蛋白 
  E. 球蛋白 
 
3. [单选题]患者男性,46岁。上腹胀痛、乏力、消瘦、食欲下降5个月,临床上怀疑肝癌,下列可引起恶病质的细胞因子是
  A. IL-2 
  B. IFN-γ 
  C. IL-3 
  D. IL-8 
  E. TNF-α 
 
4. [单选题]类白血病反应伴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最常见于
  A. 急性溶血或出血 
  B. 急性化脓菌感染 
  C. 恶性肿瘤骨髓转移 
  D. 有机磷农药或一氧化碳中毒 
  E. 严重外伤或大面积烧伤 
 
5. [单选题]计算简单相关的相关系数的要求是
  A. 因变量是正态变量,自变量可以不满足正态 
  B. 自变量是正态变量,因变量可以不满足正态 
  C. 两变量都要求满足正态分布 
  D. 两变量只要求是数值变量指标 
  E. 两变量只要求是分类变量指标 
 
6. [单选题]不属于尿异常形态的红细胞是
  A. 棘红细胞 
  B. 锯齿形红细胞 
  C. 影形红细胞 
  D.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E. 半月形红细胞 
 
7. [单选题]关于尿pH测定的临床意义,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病理性酸性尿可见于高热患者 
  B. 病理性酸性尿是低钠性代谢性碱中毒患者的典型特征之一 
  C. 病理性碱性尿见于膀胱炎患者 
  D. 正常新鲜尿pH为5.5~6.5 
  E. 有助于药物干预治疗时监测 
 
8. [单选题]尿肌酐排泄率测定应采用
  A. 首次晨尿 
  B. 随机尿 
  C. 3h尿 
  D. 12h尿 
  E. 24h尿 
 
9. [单选题]军团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是
  A. 青霉素 
  B. 阿米卡星 
  C. 加替沙星 
  D. 红霉素 
  E. 左氧氟沙星 
 
10. [单选题]凝血时间测定时,如标本混入组织液,凝血时间将 ( )
  A. 缩短 
  B. 延长 
  C. 明显延长 
  D. 不变 
  E. 延长或缩短均可能 
 
11. [单选题]检验血清中自身抗体和多种病原体抗体的常用方法是
  A. 直接法 
  B. 间接法 
  C. 双抗体夹心法 
  D. 补体法 
  E. 捕获法 
 
12. [单选题]以下哪种试验可以将李斯特菌和需氧芽胞杆菌区分开
  A. 血琼脂上产生β-溶血环 
  B. 触酶试验 
  C. 动力试验 
  D. 芽孢形成 
  E. 抗酸染色 
 
13. [单选题]不使血沉增快的是
  A. 急性时相蛋白 
  B. 纤维蛋白原 
  C. 球蛋白 
  D. 磷脂酰胆碱 
  E. 胆固醇 
 
14. [单选题]下列不符合多发性骨髓瘤的血清蛋白免疫电泳特点的是
  A. 血清总蛋白增高 
  B. 血清清蛋白正常或减少 
  C. α2、β之间可见双峰,为M蛋白 
  D. 少数病例可未见M蛋白,而尿液中有大量B-J蛋白 
  E. 约1%的患者无异常蛋白点是 
 
15. [单选题]在普通培养基上能产生非水溶性灵菌红素的细菌是
  A. 伤寒沙门菌 
  B. 黏质沙雷菌 
  C. 宋内志贺菌 
  D. 肺炎克雷伯菌 
  E. 产气肠杆菌 
 
16. [单选题]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常见于
  A. 急性膀胱炎 
  B. 肾病综合征 
  C. 红斑狼疮肾炎 
  D. 慢性肾盂肾炎 
  E. 急性肾小球肾炎 
 
17. [单选题]关于超敏反应正确的理解是
  A. 初次接触Ag就可能发生 
  B. 发生速度快,消失也快 
  C. 非特异性 
  D. 属于正常免疫应答 
  E. 属于异常免疫应答 
 
18. [单选题]酶免疫技术中最佳工作浓度的选定常采用
  A. 抗原稀释法 
  B. 抗体稀释法 
  C. 酶标记物稀释法 
  D. 棋盘滴定法 
  E. A+B 
 
19. [单选题]对数正态分布的资料有
  A. 均数等于几何均数 
  B. 均数等于中位数 
  C. 几何均数等于中位数 
  D. 均数等于几何均数等于中位数 
  E. 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均不相等 
 
20. [单选题]配对四格表资料如果误用一般四格表的χ2检验,会出现
  A. 可能增大第Ⅱ类错误 
  B. 本来差别无显著性,可能判为差别有显著性 
  C. 可能增大第Ⅰ类错误 
  D. 对第Ⅰ类错误和第Ⅱ类错误没有影响 
  E. 可能使第Ⅱ类错误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