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卫生职称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妇科副高易混易错考试试题(A4),更多中西医结合妇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卫生职称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妇科副高易混易错考试试题(A4),更多中西医结合妇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最短的胎头径线是
  A. 双顶径 
  B. 枕额径 
  C. 枕颏径 
  D. 枕下前囟径 
  E. 双颞径 
 
2. [单选题]腹腔镜检查体位为
  A. 头高脚低位 
  B. 平卧位 
  C. 膀胱截石位,抬高臀部 
  D. 膀胱截石位,抬高头部 
  E. 左侧卧位 
 
3. [单选题]苏子、苏叶同用的方剂是
  A. 三子养亲汤 
  B. 苏子降气汤 
  C. 香苏散 
  D. 半夏厚朴汤 
  E. 参苏饮 
 
4. [多选题]围绝经期功血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所致,表现为
  A. 孕激素分泌相对过高 
  B. 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低下 
  C. 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 
  D. 雌激素分泌相对过高 
  E. 雌激素分泌量锐减 
 
5. [单选题]下列病证,哪一条不是麻黄汤禁忌症
  A. 发热恶寒,尺中脉微者 
  B. 身痛无汗,尺中脉迟者 
  C. 平素易自汗或盗汗者 
  D. 二阳合病,喘而胸满者 
  E. 久患淋病者 
 
6. [单选题]方药配伍寓有“辛开苦降”之意的方剂是
  A. 芍药汤 
  B. 黄连解毒汤 
  C. 半夏泻心汤 
  D. 桂枝汤 
  E. 泻白散 
 
7. [单选题]生化汤重用全当归为君的用意是
  A. 养血补肝 
  B. 和血止痛 
  C. 化瘀生新 
  D. 养血润肠 
  E. 养血润燥 
 
8. [多选题]《素问·痿论》所说的"肝热"的诊断要点包括( )
  A. 色苍 
  B. 色黑 
  C. 爪枯 
  D. 肉蠕动 
  E. 齿槁 
 
9. [多选题]《金匮要略》首篇提出的防病措施有( )
  A. 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B. 房室勿令竭乏 
  C. 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 
  D. 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E. 无犯王法及禽兽灾伤 
 
10. [多选题]阴疮寒湿证的治疗选方是
  A. 五味消毒饮 
  B. 仙方活命饮 
  C. 托里消毒饮 
  D. 阳和汤 
  E. 龙胆泻肝汤 
 
11. [多选题]脾病在妇产科临床上主要表现在
  A. 寒证 
  B. 虚证 
  C. 热证 
  D. 实证 
  E. 虚中夹实 
 
12. [多选题]母亲沙眼衣原体感染对胎儿及新生儿可造成哪些影响
  A. 新生儿主要通过衣原体感染的软产道被感染 
  B. 新生儿衣原体感染不会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 
  C. 衣原体感染新生儿最常侵犯眼结膜 
  D. 口服红霉素预防衣原体肺炎的发生 
  E. 可以发生垂直传播 
 
13. [多选题]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可见有。
  A. 胸胁满微结 
  B. 呕而不渴 
  C. 往来寒热 
  D. 小便利 
 
14. [单选题]继发性痛经伴月经失调患者常发生于
  A. 卵巢囊肿 
  B. 多囊卵巢综合征 
  C. 功血 
  D. 子宫内膜异位症 
  E. 子宫肌瘤 
 
15. [单选题]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可用
  A. 半夏泻心汤 
  B. 甘草泻心汤 
  C. 生姜泻心汤 
  D. 旋覆代赭汤 
  E. 大柴胡汤 
 
16. [多选题]《素问·热论》说:"巨阳者,诸阳之属也"中的"诸阳"是指( )
  A. 阳明经 
  B. 督脉 
  C. 阳跷脉 
  D. 阳维脉 
  E. 少阳经 
 
17. [单选题]30岁,初产妇,妊娠40周,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阴道流血,无下腹痛。体检:宫底高33cm,ROA,胎心率147次/分,NST有反应型。此时恰当的处理方法是
  A. 人工破膜 
  B. 等待自然临产 
  C. 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D. 先促宫颈成熟,再静脉点滴缩宫素 
  E. 缩宫素引产 
 
18. [多选题]慢性盆腔炎辨证要点
  A. 湿热瘀结 
  B. 肝经湿热 
  C. 肝肾阴虚 
  D. 气虚血瘀 
  E. 气滞血瘀 
 
19. [多选题]先天性弓形虫的三大临床表现
  A. 淋巴结炎 
  B. 脑内钙化 
  C. 脑积水 
  D. 视网膜脉络膜 
  E. 弓形虫肝病 
 
20. [多选题]导致实热型崩漏的主要原因有
  A. 过服辛辣助阳之品 
  B. 感受热邪 
  C. 经行产后复感湿热之邪 
  D. 素体阳盛,肝火易动 
  E. 素性抑郁,郁久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