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肿瘤放射治疗医学中级医技易混易错考试试题(A2),更多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中级职称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为了确定淋巴瘤病人的腹腔内有无肿大的淋巴结,腹部检查的首选方法是
A. 淋巴造影
B. 剖腹探查
C. 腹部B超
D. 腹部CT
E. 腹部MRI
2. [单选题]放疗物理剂量师的工作范围
A. 体位固定装置制作
B. 放疗计划的执行
C. 放疗患者的定位、拍片
D. 质量控制的质量保证
E. 放疗计划的设计
3. [单选题]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学会(AAPM)规定加速器E射线的稳定性每月监测的允许精度为
A. ±1%
B. ±2%
C. ±3%
D. ±4%
E. ±5%
4. [单选题]影响射线百分深度量的因素中,下列错误的是
A. 射线的种类
B. 射线的能量
C. 照射面积
D. 照射部位
E. 源皮距离
5. [单选题]食道癌中下段等中心定位时,把模拟中心放在肿瘤中心,照射野一般在肿瘤上下各放多长
A. 1~2cm
B. 3~4cm
C. 5~6cm
D. 6cm
E. 6.5cm
6. [单选题]放射治疗临床剂量学原则规定,肿瘤剂量的不确定度应控制在多少以内
A. ±1%
B. ±2%
C. ±3%
D. ±4%
E. ±5%
7. [单选题]原子核外电子在不同的壳层时,具有不同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外层电子能量等于内层电子能量
B. 外层电子能量低于内层电子能量
C. 外层电子能量高于内层电子能量
D. 外层电子的结合势能高于内层电子的结合势能
E. 外层电子的结合势能等于内层电子的结合势能
8. [单选题]关于近距离放疗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 目前主要用镭作为放射源
B. 配合外照射进行治疗
C. 计算机系统遥控治疗机
D. 剂量计算和布源曾有曼彻斯特系统
E. 剂量计算和布源曾有巴黎系统
9. [单选题]楔形板用于临床应用的主要目的是
A. 减少皮肤剂量,得到较理想的靶区的剂量分布
B. 对人体不均匀组织进行补偿
C. 提高百分深度量
D. 得到较理想的靶区的剂量分布
E. 降低剂量率
10. [单选题]关于喉的淋巴引流,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声门上、下区淋巴引流以声带为界引流至相同的淋巴结组
B. 声门上区淋巴管小,汇集引流至颈上深或颈中深淋巴结
C. 声门下淋巴管丰富,主要引流喉前、气管前、气管旁淋巴结
D. 真声带基本没有毛细淋巴管
E. 早期声带癌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11. [单选题]肺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A. 鳞状细胞癌
B. 小细胞癌
C. 腺癌
D. 大细胞癌
E. 细支气管肺泡癌
12. [单选题]下列肺癌除哪种表现外,皆不适宜手术
A. 声嘶
B. 血性胸水
C. 上半身静脉扩张
D. 肺性骨关节病
E. 锁骨上淋巴结活检有肿瘤细胞
13. [单选题]医学伦理学的实践性表现在( )
A. 医学伦理学的内容深刻反映时代的经济、社会要求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B. 古代医者把尊重和保护病人的健康和生命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C. "普同一等"、"一视同仁"是古今中外医学共有的伦理观念
D. 古代的医德规范今天仍然有规范医者的价值
E. 医学伦理学的思想内容是医学实践和科学进步提出的客观要求
14.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重建的常用手术方法?
A. 结肠代食管术
B. 空肠代食管术
C. 食管胃转流吻合术
D. 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
E. 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术
15. [单选题]放射治疗临床剂量学原则规定
A. 肿瘤剂量的不确定度应控制在±5%以内
B. 肿瘤内形成一定的剂量梯度
C. 重要器官不能接受照射
D. 正常组织不能接受照射
E. 肿瘤剂量的不确定度应控制在±3%以内
16.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是什么时间公布执行的
A. 2010年1月7日
B. 2012年1月7日
C. 2012年6月26日
D. 2012年8月27日
E. 2012年10月20日
17. [单选题]Her-2/neu过度表达的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比例是
A. 10%
B. 10%~20%
C. 20%~30%
D. 40%以上
E. 50%以上
18. [单选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分级取决于
A. 细胞的异型变程度
B. 上皮的基底膜是否完整
C. 上皮细胞核染色质的分布
D. 子宫颈糜烂的面积及深度
E. 异型细胞侵犯上皮的范围
19. [单选题]在乳房的物理检查中应避免
A. 按一定顺序检查乳房
B. 先检查健侧再检查患侧乳房
C. 用手抓捏乳房及肿物以体会肿物情况
D. 用手指面轻按滑动检查腋窝淋巴结情况
E. 需观察乳头溢液量和色泽
20. [单选题]放疗物理师的工作范围
A. 体位固定装置制作
B. 放疗计划的执行
C. 放疗患者的定位、拍片
D.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E. 肿瘤靶区剂量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