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副高)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全科医学副高职称优质在线题库(B6)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1-26   [手机版]    

(副高)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全科医学副高职称优质在线题库(B6)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全科医学副高职称优质在线题库(B6),更多中医全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太阳伤寒的治法是

A. 调和营卫
B. 解肌祛风
C. 解表发汗,固护卫阳
D. 益气和营
E. 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2. [多选题]五味消毒饮中所含的药物有( )

A. 野菊花
B. 蒲公英
C. 苍耳子
D. 黄连
E. 金银花


3. [单选题]保和丸中清热散结的药是

A. 连翘
B. 薄荷
C. 淡竹叶
D. 银花
E. 桑叶


4. [多选题]痿证的病机是

A. 肌肉筋脉失养
B. 五脏受损
C. 精津不足
D. 气血亏耗
E. 阴阳亏虚


5. [单选题]男,14岁,谷雨季节,处出游览,当晚发病.身热恶寒,头痛少汗,口苦而渴,心烦,曾服解表退热等药,翌日病情增剧。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斑疹隐隐,舌绛苔黄,脉数等症。诊断应为

A. 风湿(肺热发疹)
B. 风温(热在阳明)
C. 春温(热在营分)
D. 春温(气营两燔)


6. [单选题]起于足跟内侧的经脉是

A. 阳跷脉
B. 阴跷脉
C. 阴维脉
D. 阳维脉
E. 冲脉


7. [单选题]善于温肺化饮,治疗寒饮伏肺,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的药组是

A. 附子、细辛
B. 附子、干姜
C. 干姜、细辛
D. 干姜、吴茱萸
E. 吴茱萸、细辛


8. [多选题]具有敛汗作用的药物是

A. 麻黄根、浮小麦
B. 山茱萸
C. 诃子
D. 糯稻根须
E. 五味子、五倍子


9. [单选题]影响访谈调查质量及完成情况的一个主要因素是

A. 访谈的内容
B. 访谈的方式
C. 被调查者的文化素质
D. 访谈员的技术水平
E. 访谈的时间、地点


10. [单选题]"阴平阳秘"依据的阴阳关系是

A. 对立制约
B. 交感互藏
C. 互根互化
D. 相互转化
E. 相互为用


11. [单选题]气滞痛的特点是:

A. 游走性,痛无定处
B. 阵发性,攻痛无常
C. 随情绪波动而时时作痛
D. 胀痛
E. 持续性固定性胀痛


12. [单选题]下列何病属于疖病:

A. 有头疖
B. 无头疖
C. 蝼蛄疖
D. 坐板疮
E. 暑疖


13. [单选题]以硬化剂注射疗法治疗的禁忌证,除外以下哪一项:

A. 内痔伴腹泻者
B. 内痔伴肛门周围炎症者
C. 内痔伴贫血者
D. 因腹腔肿瘤引起的内痔者
E. 内痔伴严重高血压者


14. [单选题]正常人眼压为:

A. 10~18mmHg
B. 10~19mmHg
C. 10~20mmHg
D. 10~21mmHg
E. 10~22mmHg


15. [单选题]产后数日内产妇可见恶寒、怕风、微热自汗属于:

A. 阴虚阳亢
B. 亡血伤津
C. 多虚多瘀
D. 阴虚阳浮
E. 外感风寒


16. [多选题]阴黄寒湿阻遏证的临床主症有

A. 身目俱黄
B. 黄色晦暗或如烟熏
C. 胁肋隐痛
D. 脘腹痞满
E. 大便不实


17. [单选题]症见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目赤耳鸣,大便干,证属气郁化火者,选方为

A. 归脾汤
B. 柴胡疏肝散
C. 丹栀逍遥散
D. 龙胆泻肝汤
E. 小柴胡汤


18. [单选题]下列何项不是一贯煎的臣药

A. 生地黄
B. 枸杞
C. 沙参
D. 当归
E. 麦冬


19. [单选题]关于桡骨下端骨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指桡骨下端3cm范围内的骨折
B. 多见于老年人
C. 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D. 常见有伸直型和屈曲型
E. 伸直型骨折又称Smith骨折


20. [单选题]夜寐盗汗,五心烦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可选用:

A. 甘麦大枣汤
B. 当归六黄汤
C. 六味地黄丸
D. 龙胆泻肝汤
E. 四妙丸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2gy7rk.html
  • 下一篇:副高高级职称考试宝典中医全科副高考试试题冲刺练习(B6) 可用香薷治疗的病证有不属于腰间盘突出症特殊检查的是:热淋见热毒弥漫三焦,入营入血,应治以何方最妥:,邪热郁蒸型汗证特点为在脏腑辨证中与妇科关系最密切的是髌骨劳损,汗黏,面赤烘热,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象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