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内科卫生副高历年考试真题下载(Q4),更多中医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内科卫生副高历年考试真题下载(Q4),更多中医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鼻衄的临床常见证型是
  A. 热邪犯肺 
  B. 肺卫不固 
  C. 胃热炽盛 
  D. 肝火上炎 
  E. 气血亏虚 
 
2. [单选题]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是因
  A. 热邪壅肺 
  B. 风热犯肺 
  C. 肺阴亏虚 
  D. 饮停胸胁 
  E. 痰热阻肺 
 
3. [单选题]肝胆湿热证常见的脉象是
  A. 沉细数 
  B. 弦细数 
  C. 濡数 
  D. 弦滑数 
  E. 滑数 
 
4. [单选题]痰热互结,烦闷呕逆之证,当用
  A. 天竺黄 
  B. 竹茹 
  C. 竹沥 
  D. 淡竹叶 
  E. 天南星 
 
5. [单选题]水肿的治疗原则为
  A. 发汗、利尿、消肿 
  B. 温肾、健脾、养心 
  C. 发汗、利尿、攻逐 
  D. 健脾、疏肝、温肾 
  E. 发汗、利尿、疏肝 
 
6. [多选题]泽泻的功效是
  A. 利水消肿 
  B. 泻下通便 
  C. 渗湿,泄热 
  D. 化痰止咳 
  E. 散瘀止痛 
 
7. [单选题]患者,男,40岁。咳嗽气促,咳痰量多,痰质粘稠而黄,咯吐不爽,胸胁胀满,面赤身热,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
  A. 止嗽散 
  B. 桑菊饮 
  C. 二陈汤 
  D. 清金化痰汤 
  E. 加减泻白散 
 
8. [单选题]入汤剂需先煎的药物是
  A. 薄荷、白豆蔻 
  B. 蒲黄、海金沙 
  C. 人参、阿胶 
  D. 磁石、川乌 
  E. 麻黄、桂枝 
 
9. [单选题]表证与里证最主要的鉴别点是
  A. 寒热是否并见 
  B. 是否有汗 
  C. 舌苔是黄是白 
  D. 是否头身疼痛 
  E. 是否咳嗽有痰 
 
10. [单选题]董某,男,47岁,渔民。自诉肢体关节疼痛,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1个月。症见多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梭状变形,晨起僵硬,四肢肌肉萎缩,肘膝屈伸不利,疼痛夜间痛甚,遇寒加重,舌紫暗,脉弦涩。其证型是
  A. 痛痹 
  B. 行痹 
  C. 着痹 
  D. 痰瘀痹阻 
  E. 肝肾两虚 
 
11. [单选题]患者孙某,男性,58岁。黄疸日久,黄色晦黯如烟熏,纳少脘闷,大便溏,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沉迟。治疗应首选
  A. 茵陈蒿汤 
  B. 茵陈五苓散 
  C. 甘露消毒丹 
  D. 黄连温胆汤 
  E. 茵陈术附汤 
 
12. [单选题]癫病的病理因素为何者为主
  A. 风 
  B. 火 
  C. 痰 
  D. 瘀 
  E. 寒 
 
13. [单选题]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叹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宜选用
  A. 柴胡疏肝散 
  B. 四海舒郁丸 
  C. 丹栀逍遥散 
  D. 海藻玉壶汤 
  E. 六磨汤 
 
14. [单选题]患者,男,33岁。患者3天前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黏冻,肛门灼热,小便赤涩,苔黄腻,脉滑数。其治法为
  A. 清热除湿,调气行血 
  B. 消食导滞,调和脾胃 
  C. 清热和中,化湿止泻 
  D. 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E. 清热除湿,健脾和中 
 
15. [单选题]具利水通淋、通乳作用的药物是( )
  A. 萆薢 
  B. 木通 
  C. 石韦 
  D. 地肤子 
  E. 泽泻 
 
16. [单选题]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依据是
  A. 有无面部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 
  B. 疼痛的性质 
  C. 是否为反复发作 
  D. 疼痛的区域 
  E. 有无"触发点"或"扳机点" 
 
17. [单选题]"瘿"的病名最早见于
  A. 《老子》 
  B. 《孟子》 
  C. 《庄子》 
  D. 《汉书》 
  E. 《三国志》 
 
18. [单选题]呼吸急促似喘,喉间鸣响者谓之
  A. 喘证 
  B. 哮证 
  C. 短气 
  D. 少气 
  E. 夺气 
 
19. [多选题]具有敛汗作用的药物是
  A. 麻黄根、浮小麦 
  B. 山茱萸 
  C. 诃子 
  D. 糯稻根须 
  E. 五味子、五倍子 
 
20. [多选题]痞满的辨证应注意辨别( )
  A. 虚实 
  B. 寒热 
  C. 缓急 
  D. 久暂 
  E. 虚实寒热的兼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