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放射医学技术卫生副高往年考试试卷(W5),更多放射医学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放射医学技术卫生副高往年考试试卷(W5),更多放射医学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X线能使胶片产生 ( )
  A. 穿透作用 
  B. 荧光作用 
  C. 感光作用 
  D. 电离作用 
  E. 脱水作用 
 
2. [单选题]肝总动脉一般起源于
  A. 腹腔动脉  
  B. 脾动脉  
  C. 肠系膜上动脉  
  D. 肠系膜下动脉  
  E. 肾动脉  
 
3. [单选题]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不包括
  A. 脑沟及脑池内呈高密度改变 
  B. 增强扫描脑沟及脑池结节状强化 
  C. 脑沟及脑池内可见钙化 
  D. 后期可伴有脑积水 
  E. 脑组织呈脑回样强化 
 
4. [多选题]属于消食剂的是( )
  A. 保和丸 
  B. 枳实导滞丸 
  C. 瓜蒂散 
  D. 温脾汤 
  E. 大黄牡丹皮汤 
 
5.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静脉肾盂造影时,首次摄片时机 ( )
  A. 注药后1小时 
  B. 注药后10~12小时 
  C. 注药结束5分钟 
  D. 注药后立即摄片 
  E. 注药后15~30分钟 
 
6. [单选题]围绕视神经周围的是
  A. 脂肪组织 
  B. 少突胶质细胞 
  C. 雪旺细胞 
  D. 脑膜 
  E. 无任何组织 
 
7. [单选题]观察胆脂瘤,常规选用
  A. 劳氏位(Law) 
  B. 瑞氏位(Rhees) 
  C. 伦氏位(Runstrom) 
  D. 梅氏位(Mayer) 
  E. 斯氏位(Stenever) 
 
8. [单选题]髋关节后前斜位(谢氏位)用于检查股骨头 ( )
  A. 向上脱位 
  B. 向下脱位 
  C. 向前脱位 
  D. 向后脱位 
  E. 向外侧脱位 
 
9. [单选题]以脂肪组织为主体的乳腺发育期是
  A. 少儿期 
  B. 青春期 
  C. 增殖期 
  D. 月经期 
  E. 退缩期 
 
10. [单选题]女,25岁,初产妇哺乳期,右乳腺疼痛2天,体温39℃,局部有明显压痛,诊断为急性乳腺炎,在诊断依据分析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 哺乳期局部疼痛 
  B. 局部有明显压痛 
  C. 体温高 
  D. 好发于初产妇 
  E. 因病人局部皮肤不红,表皮温度较对侧升高不明显,诊断不能肯定 
 
11. [单选题]与形成X线照片影像的要素无关的是 ( )
  A. 照片密度 
  B. 照片的对比度 
  C. 照片的锐利度 
  D. 照片的颗粒度 
  E. 照片的几何精度 
 
12. [单选题]眼球MR扫描,选用哪一种线圈 ( )
  A. 环形眼眶表面线圈 
  B. 头颅表面线圈 
  C. 颅颈表面线圈 
  D. 体线圈 
  E. 肩线圈 
 
13. [单选题]胸部扫描,病人确实屏气困难,最好的措施是 ( )
  A. 给病人做手式指令 
  B. 捏捂病人鼻口 
  C. 令患者口式呼吸 
  D. 令患者腹式呼吸 
  E. 增大mA,缩短曝光时间 
 
14. [单选题]X线穿过均匀物质时,其衰减与下列哪一项因素无关 ( )
  A. 物质的衰减系数 
  B. X线经过的距离 
  C. X线发出的强度 
  D. 物质的厚度 
  E. 物质的面积 
 
15. [多选题]下列属于X线管的固有滤过部分的是 ( )
  A. 靶面 
  B. 灯丝 
  C. 玻璃壳 
  D. 绝缘油 
  E. X线窗口 
 
16. [单选题]诊断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瘤等肾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为 ( )
  A. 血管造影检查 
  B. CTA检查 
  C. MRA检查 
  D. DSA检查 
  E. MRI检查 
 
17. [单选题]在扫描过程中,被扫部位随意和不随意的运动,可产生哪种伪影 ( )
  A. 移动条纹伪影 
  B. 帽状伪影 
  C. 杯状伪影 
  D. 环状伪影 
  E. 以上都可以 
 
18. [单选题]X线照射到直接FPD上时,X线光子使非晶硒激发出
  A. 可见光 
  B. 电子空穴对 
  C. 荧光 
  D. 正电子 
  E. 低能X射线 
 
19. [单选题]100kV时,有多大比例的能量激发出X线
  A. 约50% 
  B. 约40% 
  C. 约20% 
  D. 0.80% 
  E. 0.00% 
 
20. [单选题]胁痛发病中的主要因素是( )
  A. 肝郁 
  B. 湿热 
  C. 血瘀 
  D. 肝阴不足 
  E. 肝阳上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