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风湿病学卫生高级职称(正高)考试试题(W8),更多风湿病(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风湿病学卫生高级职称(正高)考试试题(W8),更多风湿病(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过怒主要影响的功能是( )
  A. 呼吸功能 
  B. 藏血功能 
  C. 疏泄功能 
  D. 经气功能 
  E. 运化功能 
 
2. [多选题]白塞病的特异性临床表现为
  A. 鞍鼻 
  B. 口腔溃疡 
  C. 肺空洞 
  D. 外阴溃疡 
  E. 针刺反应 
 
3. [多选题]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特点是( )。
  A. 细胞体积大 
  B. 电镜下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 
  C. 可以分泌前胶原蛋白 
  D. 胞核大、淡染 
  E. 细胞成熟后可演变为纤维细胞 
 
4. [单选题]具有固护胎儿作用的经脉是( )
  A. 督脉 
  B. 带脉 
  C. 任脉 
  D. 阴维脉 
  E. 阳维脉 
 
5. [多选题]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可能有下列哪些心电图改变
  A. 左房肥大 
  B. 心房颤动 
  C. 右室肥厚 
  D. 左室肥厚 
  E. 右束支传导阻滞 
 
6. [多选题]可发生纤维蛋白样坏死的组织为( )。
  A. 肌纤维 
  B. 胶原纤维 
  C. 神经纤维 
  D. 血管壁 
  E. 骨组织 
 
7. [单选题]寒邪致病,多见疼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
  A.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不能温煦故疼痛 
  B. 寒性收引,气机收敛,故疼痛 
  C. 寒主收引,经脉拘急而疼痛 
  D. 寒客肌表,卫阳被郁不得宣泄而疼痛 
  E. 寒性凝滞,气血阻滞而疼痛 
 
8.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与不寐的发病有关的是( )
  A. 肝郁 
  B. 心脾亏虚 
  C. 胆怯 
  D. 表邪入里 
  E. 痰热内盛 
 
9. [单选题]月经停闭数月,头晕心悸,气短无力,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方选( )
  A. 参苓白术散 
  B. 人参养荣汤 
  C.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D. 丹溪治湿痰方 
  E. 逍遥散 
 
10. [单选题]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是( )
  A. 胀痛 
  B. 窜痛 
  C. 灼痛 
  D. 刺痛 
  E. 重痛 
 
11. [多选题]下列类型水肿属中医"阳水"范围的有( )
  A. 肾阳衰微 
  B. 风水泛滥 
  C. 水湿浸渍 
  D. 脾阳不振 
  E. 湿热壅盛 
 
12. [多选题]与DNA 病毒有关的疾病有( )。
  A. 人类T 淋巴细胞白血病 
  B. 尖锐湿疣和子宫颈癌 
  C. Burkitt 淋巴瘤和鼻咽癌 
  D. 乙型病毒性肝炎 
  E. 结肠癌 
 
13. [多选题]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要点包括( )
  A. 肾虚精亏,冲任不足 
  B. 阳虚无以温煦脏腑,气血生化乏源,冲任亏虚 
  C. 气滞血凝,冲任不畅 
  D. 血为寒凝,运行不畅 
  E. 痰湿壅滞冲任,气血不畅 
 
14. [多选题]pSS肝损害的表现有
  A. 合并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B. 见于约20%的患者 
  C. 表现为黄疸和转氨酶升高 
  D. 假小叶形成 
  E. 本病直接累及肝内小胆管 
 
15. [单选题]治疗血枯瘀阻带下过少方剂选用( )
  A. 四物汤 
  B. 桃红四物汤 
  C. 小营煎加减 
  D. 血府逐瘀汤 
  E. 人参养荣汤 
 
16. [单选题]郁证总的治则是( )
  A. 行气化痰 
  B. 利湿清热 
  C. 益气养血 
  D. 疏通气机 
  E. 消食行气 
 
17. [单选题]麻黄汤中的臣药是( )
  A. 麻黄 
  B. 桂枝 
  C. 杏仁 
  D. 甘草 
  E. 桂枝,杏仁 
 
18. [多选题]分化好的恶性瘤通常是( )。
  A. 早期手术可以根治,预后好 
  B. 用保守疗法亦可治愈 
  C. 对放射治疗、化疗不很敏感 
  D. 不转移 
  E. 没有局部浸润 
 
19. [多选题]应用排尿酸药时应注意
  A. 应从大剂量开始 
  B. 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C. 用药期间多饮水 
  D. 每日从尿中排出尿酸盐>3.75mmol以上时不宜使用 
  E. 已有尿酸盐结石形成时不宜使用 
 
20. [单选题]针刺背俞穴时常选用的体位是( )
  A. 仰卧位 
  B. 侧卧位 
  C. 俯卧位 
  D. 仰靠坐位 
  E. 俯伏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