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职称正高考试宝典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医学正高考试模拟题库(T3),更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职称正高考试宝典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医学正高考试模拟题库(T3),更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经脉中,具有表里关系的是( )
  A. 冲脉与任脉 
  B. 足阳明与足少阴 
  C. 阴维脉与阳维脉 
  D. 阴蹻脉与阳蹻脉 
  E. 手太阳与手少阴 
 
2. [多选题]有关中晚期妊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宫底高度可因孕妇脐耻间距以及胎儿发育情况,羊水量多少等各有差异 
  B. 孕妇于妊娠 18~20周时开 始自觉胎动 
  C. 胎心音在妊娠18~20周时透过腹壁听到 
  D. 宫底随孕周增加而升高,到40周为最高 
  E. 胎心音在妊娠10~20周时透过腹壁听到 
 
3. [单选题]属于气虚、阳虚和血虚共同特点的是( )
  A. 疲倦乏力 
  B. 自汗盗汗 
  C. 形寒肢冷 
  D. 舌淡苔白 
  E. 心悸失眠 
 
4. [多选题]卫生费用的评价指标包括
  A. 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 
  B. 人均卫生费用 
  C. 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 
  D. 门诊和医院费用构成 
  E. 卫生防疫和妇幼卫生费用的比例 
 
5. [多选题]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A. 社会公正 
  B. 社区参与 
  C. 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 
  D. 部门间协作行动 
  E. 预防为主 
 
6. [多选题]诊断闭经最有意义的有( )
  A. 女子12岁月经尚未来潮 
  B. 妊娠期无月经 
  C. 女子年逾16岁月经尚未来潮 
  D. 月经来潮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 
  E. 月经来潮后又中断自身之月经周期3个周期以上未来潮者 
 
7. [单选题]郄穴的数目是( )
  A. 12个 
  B. 8个 
  C. 16个 
  D. 15个 
  E. 32个 
 
8. [多选题]下列奇穴中善治目疾的有( )
  A. 翳明 
  B. 上明 
  C. 鱼腰 
  D. 太阳 
  E. 球后 
 
9. [多选题]出现疾病分布的季节性升高现象是由于
  A. 气象条件的影响 
  B. 人们的生活方式 
  C. 人们的劳动条件 
  D. 风俗习惯 
  E. 人们的文化水平 
 
10. [单选题]肝在五行属木,与其相表里的是( )
  A. 胃 
  B. 膀胱 
  C. 小肠 
  D. 胆 
  E. 爪 
 
11. [单选题]濡脉的脉象表现为( )
  A. 脉来无力 
  B. 脉来虚浮 
  C. 脉来细软 
  D. 脉来沉细 
  E. 脉来浮而细软 
 
12. [多选题]属于开窍剂的是( )
  A. 安宫牛黄丸 
  B. 至宝丹 
  C. 苏合香丸 
  D. 阳和汤 
  E. 乌梅丸 
 
13. [多选题]健康教育的工作步骤包括
  A. 诊断调查 
  B. 制定干预方案 
  C. 实施干预方案 
  D. 评价干预效果 
  E. 评价治疗效果 
 
14. [多选题]起于胞中的经脉有( )
  A. 冲脉 
  B. 阴维脉 
  C. 督脉 
  D. 带脉 
  E. 任脉 
 
15. [多选题]实验性病因研究与观察性病因研究的特点与区别是
  A. 实验性研究是验证性研究,观察性研究是探索性研究 
  B. 实验研究分组是按随机化原则,观察性研究不是 
  C. 实验性研究的因素是人为控制的,观察性研究不是 
  D. 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数要相等,观察性研究可不相等 
  E. 实验性研究用于病因研究时可能存在医德问题 
 
16. [多选题]采用骨性标志取穴法的穴位有( )
  A. 阳陵泉 
  B. 廉泉 
  C. 下关 
  D. 内关 
  E. 攒竹 
 
17. [单选题]患者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首选的方剂是( )
  A. 麻子仁丸 
  B. 增液承气汤 
  C. 五仁丸 
  D. 润肠丸 
  E. 增液汤 
 
18. [单选题]脾在五行属土,与其相表里的是( )
  A. 小肠 
  B. 胃 
  C. 胆 
  D. 大肠 
  E. 膀胱 
 
19. [单选题]下列不属关元穴主治的是( )
  A. 眩晕 
  B. 痛经 
  C. 泄泻 
  D. 中风闭证 
  E. 疝气 
 
20. [多选题]裂纹舌形成多由于( )
  A. 血虚 
  B. 热盛伤阴 
  C. 阴虚火旺 
  D. 血瘀 
  E. 气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