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医学高级职称考试宝典肿瘤内科学正高卫题库内容(P4),更多肿瘤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医学高级职称考试宝典肿瘤内科学正高卫题库内容(P4),更多肿瘤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影响小肝癌预后的因素有 ( )
  A. 肝硬化的有无和类型 
  B. 肿瘤的数目 
  C. 治疗方法 
  D. 患者的年龄 
  E. 性别 
 
2. [单选题]治疗里热实证之热厥可选用( )
  A. 四逆散 
  B. 大承气汤 
  C. 安宫牛黄丸 
  D. 苏合香丸 
  E. 白虎汤 
 
3. [多选题]起于胞中的经脉有( )
  A. 冲脉 
  B. 阴维脉 
  C. 督脉 
  D. 带脉 
  E. 任脉 
 
4. [单选题]治疗热厥证的主方是( )
  A. 乌梅丸 
  B. 四逆汤 
  C. 四逆散 
  D. 安宫牛黄丸 
  E. 苏合香丸 
 
5. [多选题]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的特点是 ( )
  A. 乳头上皮可出现黏液上皮化生 
  B. 乳头上皮呈2~3层排列 
  C. 核有轻度异型,分裂像偶见 
  D. 有间质浸润 
  E. 属于潜在恶性肿瘤 
 
6. [单选题]根据骨度分寸法,以下选项中,两者间距离不为9寸的是( )
  A. 耳后两乳突之间 
  B. 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 
  C. 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 
  D. 前两额发角之间 
  E. 歧骨至脐中 
 
7. [多选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应用,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 )
  A. 对于根治性化疗,G-CSF的应用可以提高剂量强度 
  B. 对于老年癌症病人化疗,G-CSF可以减低感染率 
  C. G-CSF是在化疗药物应用后48小时开始应用 
  D. G-CSF是在病人血WBC最低时开始应用 
  E. G-CSF支持下的高强度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不一定能改善治愈率 
 
8. [单选题]心能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是指心的功能中的( )
  A. 主神志 
  B. 主血脉 
  C. 在体合脉 
  D. 其华在面 
  E. 在窍为舌 
 
9. [多选题]下列各穴中,宜张口取穴的有( )
  A. 听宫 
  B. 下关 
  C. 颊车 
  D. 耳门 
  E. 听会 
 
10. [单选题]以下各组中医病名中不属于恶性肿瘤的是( )
  A. 舌蕈、茧唇 
  B. 恶核、积聚 
  C. 痃癖、癥瘕 
  D. 噎膈、失荣 
  E. 痞证、瘿瘤 
 
11. [单选题]患者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心悸,健忘,神疲,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为( )
  A. 补气活血,镇惊安神 
  B.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C.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D.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E. 以上均不是 
 
12. [单选题]与水肿的发生有关的脏腑是( )
  A. 肺、脾、肾 
  B. 肺、心、肾 
  C. 脾、肝、肾 
  D. 心、肝、肾 
  E. 心、肺、脾 
 
13. [多选题]直肠癌根治性放疗常采用几野照射 ( )
  A. 二野照射 
  B. 三野照射 
  C. 四野照射 
  D. 单野照射 
  E. 五野照射 
 
14. [单选题]痈在湿热火毒证中的主要证候不包括( )
  A. 患处皮肉间突然肿胀 
  B. 痛如鸡啄 
  C. 纳呆口苦 
  D. 壮热不退 
  E. 局部中软应指 
 
15. [多选题]属于固涩剂的是( )
  A. 金锁固精丸 
  B. 牡蛎散 
  C. 四神丸 
  D. 清带汤 
  E. 补中益气汤 
 
16. [单选题]治疗热入营分证的主方是( )
  A. 清热地黄汤 
  B. 白虎汤 
  C. 清营汤 
  D. 五味消毒饮 
  E. 黄连解毒汤 
 
17. [多选题]影响膀胱癌预后主要的有 ( )
  A. 尿中瘤细胞是否阳性 
  B. 肿瘤的部位 
  C. 肿瘤的多发,单发 
  D. 肿瘤浸润深度 
  E. 癌细胞的分化程度 
 
18. [单选题]肝气郁滞型月经先后无定期,首选方是( )
  A. 逍遥散 
  B. 固阴煎 
  C. 大补元煎 
  D. 当归地黄饮 
  E. 调肝汤 
 
19.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扶正治则指导下确定的治法的是( )
  A. 发汗 
  B. 滋阴 
  C. 养血 
  D. 益气 
  E. 扶阳 
 
20. [单选题]"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指( )
  A. 阴中求阳 
  B. 阳病治阴 
  C. 寒因寒用 
  D. 寒者热之 
  E. 热者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