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职称(正高)考试宝典耳鼻咽喉科学高级职称(正高)冲刺密卷答案公布(N8),更多耳鼻咽喉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长颅可见于
  A. 先天性梅毒 
  B. 变形性骨炎 
  C. 佝偻病 
  D. Manfan综合征 
  E. 肢端肥大症 
 
2. [单选题]风邪伤人,以致病位游移,行无定处,主要是因为风的性质有( )
  A. 风性善行 
  B. 风性数变 
  C. 风为阳邪 
  D. 风性开泄 
  E. 风性轻扬 
 
3. [单选题]最易生风动血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火邪 
 
4. [多选题]关于耳聋临床分级描述正确的是 ( )
  A. 多以言语频率(500、1000、2000Hz)的平均听阈为准 
  B. 通常将耳聋分为四级 
  C. 耳聋是指听近距离谈话声有困难 
  D. 中度耳聋平均听阈在50dB以内 
  E. 全聋听不到耳旁大声呼喊 
 
5. [多选题]下列易致皮下或纵隔气肿的疾病有 ( )
  A. 开放性气管损伤 
  B. 开放性血管、神经损伤 
  C. 咽及食管闭合性创伤 
  D. 颈部气管闭合性损伤 
  E. 颈动脉创伤性栓塞 
 
6. [多选题]有关晕厥的特点正确的是
  A. 颈动脉综合征常见的诱因疲劳、空腹、失眠等 
  B. 单纯性晕厥多见年轻体弱女性 
  C. 体位性低血压主要是由于体位骤变引起 
  D. 排尿性晕厥多见于青年男性 
  E. 心原性晕厥在心搏停止15s以上出现 
 
7. [多选题]脊柱腰椎段活动受限常见于
  A. 腰椎间盘突出 
  B. 胸椎椎管狭窄 
  C. 腰部肌纤维织炎及韧带受损 
  D. 腰椎结核或肿瘤 
  E. 腰椎骨折或脱位 
 
8. [多选题]可出现血清铁升高的疾病有
  A.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B. 慢性病性贫血 
  C. 海洋性贫血 
  D. 缺铁性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9. [多选题]供应上颌窦的动脉是 ( )
  A. 鼻后内侧动脉 
  B. 鼻后外侧动脉 
  C. 上颌牙槽后动脉 
  D. 眶下动脉 
  E. 眶上动脉 
 
10. [多选题]属于温里剂的是( )
  A. 理中丸 
  B. 小建中汤 
  C. 四逆汤 
  D. 阳和汤 
  E. 当归四逆汤 
 
11. [单选题]舌色淡白兼有白滑苔常提示( )
  A. 寒湿 
  B. 暑湿 
  C. 气血两虚 
  D. 食积 
  E. 阴虚 
 
12. [多选题]真菌球内含有
  A. 菌丝 
  B. 孢子 
  C. 退变的白细胞 
  D. 上皮细胞 
  E. 夏莱结晶 
 
13. [单选题]与手太阴肺经的起点相接的是( )
  A. 手阳明大肠经 
  B. 手少阴心经 
  C. 手太阳小肠经 
  D. 足厥阴肝经 
  E. 足阳明胃经 
 
14. [多选题]关于中耳外伤,叙述正确的有
  A. 患者可感觉不到任何症状 
  B. 耳镜可发现鼓膜呈不规则裂隙形穿孔 
  C. 附于鼓膜上的未感染血块可不取出 
  D. 立即冲洗外耳道并滴药预防感染 
  E. 嘱咐患者将鼻涕回吸入咽部后吐出 
 
15. [多选题]阴阳互损的含义包括( )
  A. 阴消阳长 
  B. 阴阳偏胜 
  C. 一方虚损不足,导致对方受损 
  D. 阴阳俱消 
  E. 阴阳对立制约 
 
16. [单选题]膝中至外踝尖是( )
  A. 18寸 
  B. 13寸 
  C. 14寸 
  D. 16寸 
  E. 19寸 
 
17. [多选题]慢性咽后脓肿表现为 ( )
  A.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B. 多系咽后隙淋巴结结核或颈椎结核形成的寒性脓肿所致 
  C. 咽痛较明显 
  D. 颈椎结核引起的脓肿,多位于咽后壁一侧 
  E. 脓肿较大时,可出现咽部阻塞感 
 
18. [多选题]咽部肌肉的功能包括 ( )
  A. 咽提肌收缩时可使咽喉上举,咽部收缩,封闭梨状窝,防止食物进入食管 
  B. 咽提肌收缩时可使咽喉上举,咽部松弛,开放梨状窝,食物越过会厌进入食管,协调吞咽动作 
  C. 腭帆肌组可上提软腭,控制鼻咽峡启闭,分隔鼻咽和口咽 
  D. 腭帆肌组同时有咽鼓管开放的作用 
  E. 吞咽时咽缩肌由下向上依次收缩,将食物压入食管 
 
19. [多选题]气管闭合性损伤可出现 ( )
  A. 呼吸困难 
  B. 咳嗽及咯血 
  C. 气肿 
  D. 血肿 
  E. 吞咽困难 
 
20. [多选题]当归补血汤的药物组成是( )
  A. 当归 
  B. 白芍 
  C. 桂枝 
  D. 黄芪 
  E. 炙甘草、大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