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外科医学中级职称冲刺密卷专家解析(N5),更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寒者热之"的所属的治法是
  A. 反佐法 
  B. 正治法 
  C. 反治法 
  D. 从治法 
  E. 扶正法 
 
2. [单选题]虚劳虚烦不得眠,治用
  A. 酸枣仁汤 
  B. 百合地黄汤 
  C. 甘草泻心汤 
  D. 栀子豉汤 
  E.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3. [单选题]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腹中雷鸣,干呕,心烦不得安,治以( )。
  A.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B. 生姜泻心汤 
  C. 四逆汤加厚朴 
  D. 甘草泻心汤 
  E. 半夏泻心汤 
 
4.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葛根芩连汤证具有的表现
  A. 苔黄厚焦燥,脉沉有力 
  B. 下利急迫,色黄热臭 
  C. 肛门灼热 
  D. 腹无硬痛 
  E. 苔黄脉数 
 
5. [单选题]消谷善饥,兼大便溏泄,此属
  A. 胃强脾弱 
  B. 脾胃虚弱 
  C. 湿邪困脾 
  D. 胃阴不足 
  E. 食滞胃脘 
 
6. [单选题]不属于太阴脏虚寒证的症状是
  A. 胸下结硬 
  B. 腹满 
  C. 呕吐、食不下 
  D. 自利不渴 
  E. 时腹自痛 
 
7. [单选题]在对恶性肿瘤初步判定时,下列症状中最有价值的线索是( )。
  A. 肿块 
  B. 疼痛 
  C. 溃疡 
  D. 出血 
  E. 梗阻 
 
8. [单选题]病者因劳累汗出感寒,出现发热恶寒,腹满头痛身痛,大便已4日未行,舌红苔黄腻,脉浮而滑数,但饮食如故,治当选用
  A. 厚朴三物汤 
  B. 大柴胡汤 
  C. 大承气汤 
  D. 柴胡桂枝汤 
  E. 厚朴七物汤 
 
9. [单选题]下列不是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A. 湿性重浊 
  B. 湿性凝滞 
  C. 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D. 湿性黏滞 
  E.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10. [单选题]保和丸和健脾丸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 半夏 肉豆蔻 
  B. 连翘 黄连 
  C. 木香 砂仁 
  D. 山楂 麦芽 
  E. 神曲 山楂 
 
11. [单选题]胃肠道造影检查常用的造影剂是
  A. 碘油 
  B. 硫酸钡 
  C. 胆影葡胺 
  D. 泛影葡胺 
  E. 气体 
 
12. [单选题]患者,男,5岁。面色萎黄,形瘦腹大,腹痛有虫。首选药物是
  A. 使君子 
  B. 乌梅 
  C. 牵牛子 
  D. 槟榔 
  E. 苦楝皮 
 
13. [单选题]病人大汗湿透一身内衬衣裤其失水约为( )。
  A. 500mL 
  B. 800mL 
  C. 1000mL 
  D. 1200mL 
  E. 1500mL 
 
14. [单选题]蓄水与蓄血证的鉴别要点是
  A. 小便通利与否 
  B. 有无发黄 
  C. 有无如狂、发狂 
  D. 有无少腹急结或苦里急 
  E. 有无发热 
 
15. [单选题]哮与喘临床表现的区别是
  A. 呼吸困难 
  B. 张口抬肩 
  C. 鼻翼煽动 
  D. 难以平卧 
  E. 喉有哮鸣音 
 
16. [单选题]患者,男性,75岁。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进食干食明显。X线及内镜活检诊断为食管鳞癌,病变范围在食管中下段并且侵犯贲门部,纵隔发现肿大淋巴结。治疗应采取何法最适宜
  A. 尽快手术切除病变 
  B. 化学治疗 
  C. 营养支持加放射治疗 
  D. 经内镜于狭窄段安置支架 
  E. 用激光电灼瘤组织 
 
17. [单选题]《大医精诚篇》出自
  A. 《伤寒杂病论》 
  B. 《医门法律》 
  C. 《备急千金要方》 
  D. 《黄帝内经》 
  E. 《医家十要》 
 
18. [单选题]根据《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的论述,疾病病情表现最严重的时候是在( )。
  A. 早晨 
  B. 夜半 
  C. 白天 
  D. 傍晚 
  E. 中午 
 
19. [单选题]男性血尿患者,膀胱镜检发现左输尿管口周围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散在几个米黄色粟粒大小的小结节。还应作下列检查中的( )。
  A. 膀胱区B超 
  B. 膀胱造影 
  C. 残余尿量测定 
  D. 尿流动力学检查 
  E. 膀胱黏膜结节活检 
 
20. [单选题]患者左腰部胀痛反复发作3年,舌有瘀点,脉沉涩,经B型超声波及X线检查发现左肾盂结石2.5cm×2cm,左肾大量积液,左肾功能差。治疗应首选
  A. 总攻疗法 
  B. 针灸排石 
  C. 中药排石 
  D. 手术取石 
  E. 以上均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