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药师(中级)真题解释(J2),更多主管药师中级职称考试[代码:366]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治疗无效的是
A. 需氧革兰阴性菌
B. 铜绿假单胞菌
C. 结核杆菌
D. 厌氧菌和肠球菌
E.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2. [单选题]关于基因多态性表述错误的是
A. 人群中可遗传的变异分为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和阈性状
B. 基因多态性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呈不连续多峰曲线分布的一个或多个等位基因发生突变而产生的遗传变异
C. 质量性状主要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其性状的变异是可连续的
D. 数量性状变异是连续的,不同个体间只有量的差异而无质的不同
E. 阈性状在表型上不连续,但在遗传上却由多对等位基因所决定
3. [单选题]水飞蓟素具有的作用是
A. 抗癌
B. 活血
C. 保护肝脏
D. 祛痰
E. 抑菌
4. [单选题]以下关于肾排泄的表述错误的是
A. 肾小球滤过的总血液体积的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
B. 多数情况下肾小管重吸收按被动扩散的方式进行
C. 溶解于血浆中的机体必需成分和药物等可反复滤过和重吸收
D. 肾是人体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最重要器官
E. 重吸收符合pH分配学说
5. [单选题]关于药物不良反应记录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提供没有偏性的抽样人群
B. 可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生情况
C. 可计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D. 不易寻找药物不良反应的易发因素
E. 记录应用规模可大可小
6. [单选题]离子障是指
A. 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过,而非离子型的则不能穿过
B. 非离子型药物不可以自由穿过,而离子型的也不能穿过
C. 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过,而离子型的也能穿过
D. 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过,而离子型的则不能穿过
E.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只能部分穿过
7. [单选题]下列关于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
A. 卧床休息为宜
B. 吸氧
C. 监测
D. 最初2~3天,以流食为主
E. 口服阿司匹林
8. [单选题]通过与物料接触的壁面传递热能,使物料中的水分气化而达到干燥目的的方法是
A. 对流干燥
B. 辐射干燥
C. 间歇式干燥
D. 传导干燥
E. 介电加热干燥
9.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符合喹诺酮药物的构效关系
A. 3位羧基和4位酮基是必需的药效基团
B. 5位有烷基取代时活性增加
C. 1位取代基为环丙基时抗菌活性增强
D. 6位F取代可增强对细胞的通透性
E. 7位哌嗪取代可增强抗菌活性
10. [单选题]在制备散剂时,组分数量差异大者,宜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
A. 直接混合
B. 多次过筛
C. 等量递加法
D. 研磨
E. 共熔
11. [单选题]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外界因素是
A. pH
B. 离子强度
C. 赋形剂或附加剂
D. 光线
E. 溶剂
12.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符合部分激动剂的特点
A. 与受体有一定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
B. 与受体无亲和力,而有内在活性
C. 与受体亲和力高,也有内在活性
D. 与受体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E. 与受体亲和力高,而无内在活性
13. [单选题]关于单凝聚法制备微型胶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可选择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
B. 适合于难溶性药物的微囊化
C. pH和浓度均是成囊的主要因素
D. 如果囊材是明胶,制备中可加入甲醛为固化剂
E. 单凝聚法属于相分离法的范畴
14. [单选题]阿托品可治疗下列哪种心律失常
A. 心房纤颤
B. 房室传导阻滞
C. 室上性心动过速
D. 心房扑动
E. 室性心动过速
15. [单选题]以下哪种效应不是M受体激动效应
A. 心率减慢
B.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C. 胃肠平滑肌收缩
D. 腺体分泌减少
E. 虹膜括约肌收缩
16. [单选题]关于处方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 处方只能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开具
B. 处方可以由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开具
C. 处方可以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开具
D. 处方可以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药师开具
E. 处方可以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开具
17. [单选题]下列不是一线抗结核病药物的是
A. 利福平
B. 利福定
C. 乙胺丁醇
D. 链霉素
E. 吡嗪酰胺
18. [单选题]下列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不可能出现的是
A.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D.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19.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芳基丙酸类药物的是
A. 布洛芬
B. 美洛昔康
C. 酮洛芬
D. 氟比洛芬
E. 非诺洛芬
20. [单选题]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全国性批发企业
A. 应当经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初步审查,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B. 应当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C. 应当经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D. 应当经所在地省级卫生部门批准
E. 应当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