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职称考试宝典中医全科医学高级职称(副高)历年考试真题(J0),更多中医全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职称考试宝典中医全科医学高级职称(副高)历年考试真题(J0),更多中医全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妊娠七个月,面浮肢肿,下肢尤甚,腰酸乏力,下肢逆冷,小便不利,舌·淡苔润,脉沉迟。其治疗常用方
  A. 真武汤 
  B. 左归丸 
  C. 正气天香散 
  D. 右归丸 
  E. 白术散 
 
2. [单选题]呕吐渴饮,伴大便泄泻,肛门灼热,表示:
  A. 胃肠有热 
  B. 脾胃湿热,升降失常 
  C. 湿热下注,津不上承 
  D. 火热充斥三焦 
 
3. [单选题]应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的疾病是:
  A. 月经先期 
  B. 经乱 
  C. 经期延长 
  D. 胎漏 
  E. 激经 
 
4. [单选题]手太阴肺经的起止穴是( )
  A. 少商、中府 
  B. 中府、少商 
  C. 商阳、中府 
  D. 中府、商阳 
  E. 商阳、迎香 
 
5. [单选题]膝部正常活动正常范围是( )。
  A. 屈曲1450;屈膝900时,内旋400、外旋300 
  B. 屈曲500;屈膝900时,内旋300、外旋400 
  C. 屈曲1200;屈膝900时,内旋200、外旋300 
  D. 屈曲1450;屈膝900时,内旋100、外旋200 
  E. 屈曲800;屈膝900时,内旋300、外旋300 
 
6. [单选题]治痿应慎用
  A. 寒药 
  B. 热药 
  C. 风药 
  D. 利湿药 
  E. 补药 
 
7. [单选题]望口唇的颜色、润燥变化主要反映
  A. 津液情况 
  B. 心肺情况 
  C. 肝肾情况 
  D. 脾胃情况 
  E. 气血情况 
 
8. [单选题]虚热性肺痿的关键病因是
  A. 汗出 
  B. 呕吐 
  C. 重亡津液 
  D. 便难 
 
9. [单选题]下列关于子宫下段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
  A. 由于子宫上下段肌肉厚薄不均,故子宫内面形成生理性缩复环 
  B. 子宫下段的被牵拉扩张,随产程进而越来越长越薄 
  C. 临产后子宫下段被牵拉可长达7~10mm 
  D. 子宫下段系子宫峡部形成,非孕时长1cm 
  E. 妊娠早期子宫峡部被拉长形成子宫下段 
 
10. [多选题]具有通络功效的药物是( )
  A. 天麻 
  B. 钩藤 
  C. 全蝎 
  D. 蜈蚣 
  E. 地龙 
 
11. [单选题]香附的功效是
  A.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 
  B. 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C. 疏肝健脾,和胃止痛 
  D.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E. 理气健脾,通阳散结 
 
12. [单选题]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畅,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气短而语声低微,舌淡,苔薄,脉细,宜选方
  A. 七味都气丸 
  B. 金匮肾气丸 
  C. 参苓白术散 
  D. 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E. 归脾汤 
 
13. [单选题]能促进大肠传导作用的是
  A. 胃气的降浊 
  B. 肺气的肃降 
  C. 小肠泌别清浊 
  D. 脾之运化 
  E. 肾的温化 
 
14. [多选题]水肿变证,邪毒内闭,元神涣散,可选用
  A. 紫雪丹 
  B. 速效救心丸 
  C. 安宫牛黄丸 
  D. 黑锡丹 
  E. 大黄煎液保留灌肠 
 
15. [多选题]产后用药三禁是指
  A. 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气 
  B. 禁峻下以防亡阴 
  C. 禁大汗以防亡阳 
  D. 禁活血以防亡血 
  E. 禁破气以防脱气 
 
16. [单选题]"命门"一词始见于
  A. 《素问》 
  B. 《灵枢》 
  C. 《难经》 
  D. 《中藏经》 
  E. 《类经》 
 
17. [单选题]既能消食健胃,又能通淋化石的药物是
  A. 山楂 
  B. 麦芽 
  C. 神曲 
  D. 鸡内金 
  E. 谷芽 
 
18. [多选题]治疗肠燥便秘的药物是( )
  A. 知母 
  B. 芦根 
  C. 栀子 
  D. 决明子 
  E. 天花粉 
 
19. [单选题]高钾血症患者禁忌使用哪种药物 ( )
  A. 呋塞米 
  B. 碳酸氢钠 
  C. 舒喘灵 
  D. ACEI类药物 
  E. 钙剂 
 
20. [单选题]苏子降气汤主治证的病因病机是
  A. 素体痰多,复感风寒 
  B. 痰涎壅肺,肾阳不足 
  C.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 
  D. 胃虚有热,气逆不降 
  E. 外寒内饮,肺气失宣